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儿科 > 四月婴儿两次心跳骤停 传染病怎么防

四月婴儿两次心跳骤停 传染病怎么防

时间: 2016-10-14 18:02  来源: 搜狐   编辑: 娜娜

悠悠妈妈告诉笔者时仍心有余悸:“两次心跳骤停,太恐怖了!生病的时候悠悠还不到3个月,一开始就是咳嗽,一咳半个多月,越咳越凶,到了晚上更厉害,还偶尔出现像鸡叫的声音。

摘要:

  悠悠妈妈告诉笔者时仍心有余悸:“两次心跳骤停,太恐怖了!生病的时候悠悠还不到3个月,一开始就是咳嗽,一咳半个多月,越咳越凶,到了晚上更厉害,还偶尔出现像鸡叫的声音,小脸憋得通红,口唇发紫,特别吓人。我们带着孩子看病,又打针又输液,以为能好了,没想到又呛奶,一下子呼吸心跳都没了,吓得我腿都软了,幸亏医生抢救及时,要不我家宝贝这小命,早就……”

  究竟是什么疾病这么凶险?会传染吗?家有宝宝,要如何预防?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悠悠得的是一种历史悠久且臭名昭著的疾病——百日咳。

  “虽然现在百日咳疫苗已经是必须接种的疫苗,百日咳的流行率大大减少了,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率仍很高,年龄越小病情越重,3个月以下的病死率可达40%。”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一种名为“百日咳嗜血杆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任何年龄皆可患病,以学龄前儿童为多。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两季常见。百日咳的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缠绵难愈,故名“百日咳”。

  专家提醒家长:百日咳对婴幼儿娇弱的身体危害很大,早点看医生很重要!

  百日咳早期有什么症状?

  专家说,百日咳的病程进展有三个时期,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除咳嗽外,还有流涕、喷嚏、低热,也可只有干咳,这个时期持续1-2周。当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尤其在夜间咳嗽更剧,严重时表现为阵发性痉咳。此后进入更严重的痉咳期,可持续2-4周或更久(数天至2个多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本期特点。发作时咳嗽成串出现,咳十余声或数十声,直到咳出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紧跟着深长吸气,典型的患儿会发出鸡鸣样吸气吼声。咳嗽剧烈时,可有大、小便失禁,双手握拳屈肘、双眼圆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头向前倾、张口伸舌、唇色发绀等,表情极其痛苦。

  严重的患者甚至咳至双目出血、鼻孔流血或痰中带血,有的还会颅内出血。新生儿或婴幼儿患本病时更加凶险,由于声门较小,可无痉咳就因声带痉挛使声门完全关闭,加以黏稠分泌物的堵塞而发生窒息,出现深度发绀,亦可因脑部缺氧而发生抽搐,称为窒息性发作。此发作常在夜晚发生,若抢救不及时,常可因窒息而死亡。

  随着机体的修复,百日咳会逐渐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一般1~2周,在这个时期咳嗽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不再出现阵发性痉咳。但若遇到浓烟等刺激,或有呼吸道感染时,可以重复出现阵发性痉咳。

  专家强调:“如果1~2周内有与百日咳患儿接触史的幼儿咳嗽,或是出现了上述卡他期的症状,家长一定要尽快带幼儿到医院检查血象,做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抗感染治疗,避免幼儿进入痉咳期而发生生命危险。此期传染性最强,若能及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由于本期缺乏特征性症状,如接触史不明确常易漏诊。”

  百日咳要怎么预防?

  1.打好预防针:

  目前国内已经普及百白破三联疫苗计划免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3足月就应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时间最短不得少于28天。在1岁半至2周岁时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针。对于最近6个月未接种过疫苗的7岁以下儿童与密切接触病患者给予1剂加强免疫。

  2.吃药预防:

  尽量避免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如果密切接触了病患之后,可以口服红霉素,共服10天,以预防。

  经过一个月的抢救,经过了呼吸机、心肺复苏和三轮百日咳抗菌素的治疗,医务工作者终于从鬼门关把悠悠救回来了。

  专家强调,近年来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有增多趋势。一组经细菌培养证实的成人百日咳,平均年龄为35岁,有典型症状与痉咳后呕吐,但也可仅有数周干咳,罕有并发症。多数患者仍可坚持工作,本人虽无多大痛苦,但可作为传染源,尤其威胁小儿,长期不愈的咳嗽,应该给予重视。

相关标签
百日咳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儿童止咳有道,急用药反而不利于健康
儿童止咳有道,急用药反而不利于健康

  眼下正值春夏交替之际,面对天气的多变,由于孩子的防备和调节功能较弱...[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