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又一国医大师去世!中医传承期盼互联网+

又一国医大师去世!中医传承期盼互联网+

时间: 2015-12-17 15:07  来源: 互联网   编辑: 娜娜

2015年12月13日22点20分,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因病与世长辞。闻此消息,正在主持一周例会的就这看国医网创始人&总经理顾高生立刻中断会议议程,带领员工为朱良春哀悼3分钟。

摘要:

  2015年12月13日22点20分,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因病与世长辞。闻此消息,正在主持一周例会的就这看国医网创始人&总经理顾高生立刻中断会议议程,带领员工为朱良春哀悼3分钟。

  “遗憾极了!本来我们与朱教授已经约好了月底拜访,邀请老先生加入我们的名中医云平台,将‘良春’衣钵更大程度地发扬光大,这下再没机会了!”谈及此,顾高生的沉痛之情溢于言表,“你看,老先生仙逝前10小时,还在为学生的论文签字。他为中医后辈的培养和对中医衣钵的传承,真的是鞠躬尽瘁。”

  然而,后辈“良春人”中还能出现像朱老这样的国医大师吗?朱老的绝世武功能被后人掌握几成?如朱老一样的国医大师都能将自己的衣钵成功地传承下去吗?

  显而易见,答案不容乐观。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医大师的衣钵传承,已经危在旦夕了。

  大师衣钵传承的窘境

  大师衣钵传承的困扰由来已久。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卫计委分别于2009年、2014年两次评选出共60位国医大师。资料显示,这些国医大师担任过全国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9批次,培养了国家级继承人200多人。国家卫计委更为此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努力推动形成上级带下级、逐级带教的师承教育格局,为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中医药学术经验和方法而不断努力。

  然而朱老的仙逝,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是国医大师人数日渐减少,朱老是今年继干祖望之后第二位去世的国医大师,且年岁日高,经验传授时不我待。

  二是仅靠阅读大师的论文、出书来学习经验,有能力“悟道”者极少。《黄帝内经》有云:“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是为得道”。翻阅一下国医大师的履历,大都有着传奇跌宕的人生,其本人也显出一份常人所不具备的得道之相。

  身为“其人”的国医大师们,既是中医的受益者,更是传递者,对后辈中的“其人”求才若渴。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够,临床机会少,加之中医师承教育中强调一师之际、一家之言,易使学生产生认知方面的局限且难以大规模培养,造成现阶段我国合格的中医药人才远远不够,优秀的中医师在基层医院普遍缺乏。此种情况下,“其人们”缺少生存的土壤,遑论成才?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打造出一条“互联网+师承”的国医大师衣钵传承之路。

  一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国医大师的医案大数据库。即,名老中医可进行互联网在线问诊,通过系统上传的患者面相、舌相、脉搏分析、以及各类检查报告单进行综合诊断并开方。首诊后,再根据用药效果和新一轮的远程望闻问切进行二诊、三诊、四诊,直至病好。在该过程中,系统将会完整地、真实地记录该医案。该医案本身即为中医界难得可贵的财富。

  量变终将带来质变。当系统汇集了更多的大师医案,系统将通过智能分析,对数据库进行处理计算,得出中医药行业发展千百年来的内在标准化规律。而这,将会给我国的中医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和发展。

  二是通过扶植更多的基层中医上线,为国医大师们培养更多更优的后辈传人,让“其人们”脱颖而出。

  鼓励年轻的、基层的中医师们运用信息化智能工具,通过中医云平台更轻松地问诊患者、积累数据,更方便地查阅文献、跟师学习,更有效地掌握技能、自我提升。如此一来,将会有更多的“其人”脱颖而出,继承大师的衣钵,更将有更多的中医从业者成长起来,让中医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相关标签
中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