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消化科 > 频繁吃火锅 当心消化不良找上门

频繁吃火锅 当心消化不良找上门

时间: 2015-12-18 11:10  来源: 互联网   编辑: 娜娜

深冬时节,随着气温的降低,“吃着火锅唱着歌”成了很多人的吃饭选择。三五好友围坐一起任性吃火锅,纵论天下事,既暖和了身子,又捂热了心窝。

摘要:

  深冬时节,随着气温的降低,“吃着火锅唱着歌”成了很多人的吃饭选择。三五好友围坐一起任性吃火锅,纵论天下事,既暖和了身子,又捂热了心窝。殊不知,火锅好吃,还得注意消化不良。老年人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市民应特别慎重,不要一次性过量进食,也不要频繁吃火锅,小心引发腹胀、腹痛、胃肠炎、腹泻等消化不良疾病。

  冬季吃火锅还要适度

  一到冬季,火锅店的生意就越发红火,同时人满为患的还有各大医院的消化专科。市民李先生反映,因为单位聚餐,十多名同事一起去吃麻辣火锅,人多热闹,吃得就特别多。3天之内吃了两顿火锅,此后接连几天,他的肚子都胀得不行,还有点肚子疼。去医院一查,原来小李患上了消化不良,这一个冬天都不敢那样暴饮暴食了。

  还有一些爱吃火锅的市民一般都喜欢配着小酒,往往不注意食物是否煮透就直接往肚子里吞。喝酒、食物过量和吃没煮透的食物,都会造成胃肠道的不适应,引起消化不良。长时间坐着吃火锅,大量吃丸子、牛羊肉等食物,致使体内的胆汁、消化酶不断分泌,消化道腺体无法负荷过大,也会大大增加消化道的负担。

  哪些人不适宜多吃火锅?

  1.小孩

  火锅都是现烧现吃的,一般孩子都不注意会烫口,很多孩子就是由于吃火锅的时候不注意而满嘴长泡,而且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利于孩子发育。另外,小朋友胃肠功能弱,吃火锅对胃肠有一定刺激,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2.胆囊炎、胆囊切除术以及消化不良的患者

  由于火锅中各种东西都有,味道也比较混杂,而且常常容易吃到没烧熟的食物,因此对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不容易消化,本身有消化不良问题的人需要注意。而胆囊疾病患者吃了火锅中的油腻食物后,很容易出现胆囊收缩或胆汁滞留现象,轻者引起身体不适,重者会导致病情加重。

  3.老年人

  老人肠胃功能较差,尤其是牛羊肉吃得过多,会使胃难以消化,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因为火锅中的食物一般是高蛋白高能量的,增加了心脏、肾脏、胃等脏腑的负担,很容易诱发疾病。

  4.痛风患者

  许多痛风患者都被一再告诫不要吃火锅,否则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火锅常用许多辣椒辛辣刺激,汤底久煮产生过多的嘌呤,会诱发痛风,使病情加重。

  怎样吃火锅才健康?火锅吃多了消化出现问题该怎么办?专家给大家提供了三条小贴士。

  1.涮出来后先凉凉再吃

  涮品一定要在滚热汤中煮熟煮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可能。这样一来,从火锅中捞出的菜肴温度就会很高,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人们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最好是把涮出的食物先放在碗里凉一凉再吃。

  2.多涮“块状”蔬菜,以低脂食物为主

  很多人在吃火锅时最后猛吃绿叶菜,但绿叶类蔬菜由于叶面面积较大容易吸收汤底中的油分,从而导致整体上脂肪含量增高,使本来低热量的素菜也不再“素”了。其实,不妨选择根茎类或海菜类食物,如莲藕、土豆、胡萝卜、白萝卜、海带等,块状的蔬菜不会过多“夹带”锅中的油,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赶走肠胃中的油。此外,也有人觉得羊肉、肥牛脂肪含量太高,鱼丸、虾饺应该没那么多油。其实,鱼丸、虾饺等含有大量油脂和盐分,有些质量不好的丸子甚至还添加了很多淀粉,不仅热量高,还缺少肉类的营养。因此建议应以瘦肉和低脂肪的海鲜为主,可选择鸡肉片、海鲜、百叶等。

  3.食用得当,勿贪辣,勿贪多

  火锅的辛辣味道会严重刺激胃肠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胀气,除了容易引发食道炎、胃炎外,腹泻也在所难免。此外,火锅的辣爽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吃的过多就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问题。这时就可能会有化学性消化不良问题,可以选择一些改善化学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来改善。例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补充胰酶制剂解决化学性消化不良的(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其配方包括了胰酶、促胆汁分泌的阿嗪米特,以及可以快速消除腹胀的二甲硅油,能全面快速消除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相关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饮食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检查诊断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外在因素

相关标签
消化不良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