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视点 > 两个不同的医生 同样的感人

两个不同的医生 同样的感人

时间: 2013-05-28 16:5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柳长街

“一辈子所学,要传给谁?”27日上午,站在门可罗雀的诊所前,谈及彼时近行走在乡间的40年的从医苦乐,已过花甲之年的乡村“产婆”马春燕眼圈泛红。

摘要:

  “一辈子所学,要传给谁?”27日上午,站在门可罗雀的诊所前,谈及彼时近行走在乡间的40年的从医苦乐,已过花甲之年的乡村“产婆”马春燕眼圈泛红。

  61岁的马春燕来自山西吕梁山深处一个拥有近五千人的村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未出嫁,她便成为上千村民服务的乡村医生,大到为产妇接生,小到发烧感冒,靠着药品销售差价和微薄的接生费维持生计。“农村不比城市那么专业,我们这类人,都是多面手。”

  接生第一个孩子时,她还是未出嫁的姑娘。一把剪刀、一块毛巾、一个脸盆……在当时农村医疗条件落后的时光里,她接生了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最大的都接近四十岁了。”

  “只要看着她家诊所的门开着,就心安。”马春燕的四邻都说,她做事细致,几乎不出错。在拥有了自己的卫生所后,和另一名老医生看护着整个村子几千人的健康、防疫及疾病,马春燕成了儿女眼中“世上最忙的人”。

  一直以来,她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县里组织的业务培训考试,“我拿到了所有从医相关的资格证,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的真正医生”。2009年,吕梁市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享受补助的乡村医生。由于超龄,58岁的马春燕没有获得最后的机会,村里另外两名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成了幸运儿。她很无奈,“年轻人来接班,是件好事。”

  没有获得政府的资助,马春燕诊所的药比其他人家的要贵一点,上门看病的人越来越少,“连两个助手的工资都发不起了。”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有医药和知识基础的农村青年被挑选到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后行医,解决本地人的燃眉之急,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医疗人才。

  然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没固定薪金,为老乡行医问药,还要赤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的乡村医生在行走乡村几十年之后,他们中许多人垂垂老矣,面临这样或那样的身份确认、养老和传承窘境。目前“赤脚医生”和“乡村接生员”的称呼已逐成历史。

  马春燕有一个心愿,希望四个孩子中有一个人能传承她的“衣钵”。然而,儿女们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二女儿说:“太纠结”。

  “我想干到不能动为止。”尽管前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每天清晨,马春燕依然早起将药架擦的一尘不染,坐在诊室期待国家政策倾斜。

  大爱无疆,“最美乡村医生”王远龙:28年守护最后“麻风村”

  一个普通的医生,15个麻风病人,28年的寒来暑往。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医生王远龙将他最黄金的年华,奉献在了这个终将消逝的“麻风村”。对于村里的麻风病人来说,王远龙就是他们的亲人,甚至比亲人更亲,因为他的心是离他们最近的温暖。

  “麻风村”是一座被隔离的“孤村”,王远龙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年华,现在的他也已经57岁,他把他的青春和热情全部献给了麻风病人。他曾有几次机会可以离开,但都选择了留下。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开口告诉别人职业,到现在的以麻风病村为家,他无怨无悔。

  15名常住病人虽已康复,但时常有个头疼脑热的,也都请他们的“王大夫”瞧瞧。除此,修轮椅、修门锁、修拐杖,这些是王远龙经常为他们做也习惯做的事情。有人开玩笑说:“王远龙是病房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应该给王医生评个‘最佳砖头奖’!”

相关标签
医生
感染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浙苍南毒米面尚未检测出“吊白块”
浙苍南毒米面尚未检测出“吊白块”

5月22日晚上,苍南县公安局灵溪中心派出所治安队民警在辖区检查时,发现位于...[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扫描关注 互动有奖

微信号:257501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