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群众需求?
卫生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群众需求?
卫生部医改办相关负责人21日接受记者的采访表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逐步推开后,重大疾病治疗需求可能增长。
该负责人说,促进分级诊疗,引导合理就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做好初诊处理工作,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管理;20种重大疾病中的大多数病种原则上尽可能在县级医疗机构得到诊治;复杂疑难病例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通过差别化医保报销政策、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
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标准,制定相应诊疗规范、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科学选择定点救治机构,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考核,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组建和完善重大疾病临床诊疗专家组以及国内和区域协作中心,建立疑难、重症病例会诊、转诊、巡诊机制,充分发挥其技术支持与指导作用。加强病例信息的统计、分析和效果监测评价,为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临床专科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县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围绕重大疾病诊治需求,通过“东西部医院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县级医疗机构设立特设岗位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技能培训,重点加强20个重大疾病的检查检验、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进一步提高三级医疗机构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支持技术创新,推广适宜医疗技术,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高疑难重症诊疗质量。
该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将根据临床路径和标准化诊疗方案,参照近3年的医疗费用水平,结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类别等多方面因素,测算并限定相应病种的合理诊疗费用。新农合管理部门要科学编制年度基金有关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等支出预算。同时,结合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化诊疗等综合措施,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改革支付方式,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
求医小百科:新农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邹某与周某在相识在舞厅,去年周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去医院查出癌症晚期,...[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