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优秀中医的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
据国内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优秀中医的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这或许给年轻一代的中医学子喜欢“啃老”有关,他们不愿意“走自己的路”,只按照老一辈的思路去做;他们不勤奋学习,认为老一辈的经验“永远都是经验”,结果自己“毁”了自己;他们喜欢“啃老”,把老一辈的经验照本宣科运用……
所谓“啃老”大凡指的是晚辈不作为,靠老一辈的工资、住房、存款等吃穿住行。不知何时,这种情况已经蔓延,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人们则把他统称为“啃老族”。并且“啃老族”的范围还不断的扩展,比如在医疗行业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特殊的“啃老族”。晚辈与老医师同干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能独立行医;上辈几年创造的成绩,晚辈干十几年或者几十年都不能有所超越等。
笔者为此感到担忧,医学永远具有未知性,自然就具有挑战性。这种不思进取,无忧患意识的学医、用医、从医模式是与医学本身相违背的。有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与上辈们在同一个诊室工作10多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不能单独完成一个疑难杂病的辨证分析、患者口碑平平淡淡,还时不时地说,“某老这辈子创造的,我两辈子都用不完”。
当“啃老族”成为潮流时,当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们也染上“啃老病”时,医学的前进步伐或许就会毁在“啃老族”团队的手中。到时,老一辈们的“人生能量”真正的耗尽时,“啃老族”们没有“啃”的地方和对象,伤心的不只是“啃老族”,还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医学。所以,希望别再诞生“啃老者”,已经“啃老”的人们醒醒吧,当这种“啃老”行为成为家喻户晓的事情时,或许比瘟疫都还可怕。
邹某与周某在相识在舞厅,去年周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去医院查出癌症晚期,...[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