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字塔”,就是减少大医院的病人,使大医院侧重加强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成为医疗的“国家队”,代表国内医疗的最高水平,解决最疑难的疾病。
本市日前出台《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意见》,本市将建“金字塔”形纵向医疗服务体系,大型医院诊疗将逐步压缩普通门诊,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这一举措将在5-8年之内落地。
所谓“金字塔”,就是减少大医院的病人,使大医院侧重加强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成为医疗的“国家队”,代表国内医疗的最高水平,解决最疑难的疾病。而大量医生向基层转移,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减少大医院的门诊量,同时更方便病人就医——这应该是这个《意见》中的一大亮点。
目前,北京的基层医院,包括医保政策最鼓励去的社区医疗机构,规模都已经不小,条件也日趋成熟,但那里的门诊量和大医院大相径庭,去的多是去开药,或者在那里继续执行大医院医生的医嘱,真正看病的人不多,因为病人不信任,因为这是“基层”,人们都觉得“基层”没有名医。所以,一边是不断增加、扩大的基层医院,一边是毫不减少的大医院门诊量,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多年依旧,而这些挤在大医院门诊的病人中,很多是无需名医的普通病人。
病人看病找名医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有两个问题,首先,不该是只有大医院才有名医,对现在的国内医疗状况而言,更需要用既有的名医带亮基层医院。毕竟我们“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不是因为水平低,而是因为这里更能直接服务病人,这才是“基层医疗”的真正含义,能更直接接触到病人的医院,本身就应该具备有水平的医生,更何况,并非只有大医院才能造就名医。
很多名医在回忆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说,服务提高最快的时候,往往是下乡、支边的时候,因为那里的病人缺医少药,别说名医了,连基本医疗保证都很难享有,那里的疾病因此相对罕见、复杂,而且当地没有充足的检查设施,去下乡、支边的医生必须动用所有知识潜能,自然就逼出一套拳脚,医疗水平因此得以最快速度的提高。很多这样的医生,回到大医院后,仍旧可以通过触诊等最简单的方式帮助诊断,至少告诉病人,有没有进一步接受检查的必要,这些都是基层带给医生的收获……至于名医下基层相关的问题,也都不是逾越不过去的坎儿,比如学术地位、职称评定、重点学科建设等,也要随之往下放,基层医院也就可逐渐成为名医院,我国的基层医疗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