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学前沿 > 我国专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新发病机制

我国专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新发病机制

时间: 2013-07-31 15:5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该研究发现,在低氧条件下,细菌、病毒等天然感染可以刺激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分泌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

摘要:

  目前,在医学界类风湿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维持,因此近几年来,众多医学专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不断的进行研究、探讨。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发现了类风湿关节炎新的发病机制。课题组研究发现,低氧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可激活天然免疫反应,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这使人们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新的发病机制的发现可以作为生物治疗的新靶点,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突破口。

  该研究发现,在低氧条件下,细菌、病毒等天然感染可以刺激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分泌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正反两方面的研究证实,低氧诱导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揭示,RASF中HIF-1α的表达水平越高,其促进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也越严重。

  此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低氧及HIF-1α与toll样受体(TLR)通路两种作用方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提示,“双管齐下”,同时应用阻断两个通路的药物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预后。针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将进行临床前药物研究,以验证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此外,课题组还将继续深入探讨HIF-1α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以进一步诠释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链接:

  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关节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发病时为关节内滑膜炎,经久不愈而导致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最终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

  类风湿关节炎饮食:

  1、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2、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3、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4、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5、可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等。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