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学前沿 > 民间流传“酸性体质”危害健康并无科学依据

民间流传“酸性体质”危害健康并无科学依据

时间: 2012-09-29 09:3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有网文称,国内70%的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影响,体液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容易患严重疾病甚至癌症。这种说法对吗?

摘要:

  有网文称,国内70%的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影响,体液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容易患严重疾病甚至癌症。这种说法对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体有多种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这些液体的酸碱度不同,通常用pH值来衡量。如血液的pH值应该处于7.35—7.45的弱碱状态,低于7.35会引起酸中毒,出现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高于7.45会引起碱中毒,出现肌肉痉挛或心脏问题。

  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高凌,以及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急救中心主任何小华都认为,“酸性体质”导致疾病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关系。实际上,不是“酸性体质”导致疾病,而是患有某种疾病或服了某些药物会导致酸中毒这一结果。

  武汉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教授陈瑞表示,导致身体酸度升高的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消化系统疾病如严重腹泻,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因为严重影响机体代谢,或者导致代谢终产物排泄障碍,从而导致身体酸度升高。

  医学博士、广州阳普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冠华认为,“‘大多数人是酸性体质’的观点是错误的”,多数人通常都在正常状态,只有极少数人由于病变导致酸碱度失衡。

  “‘酸性体质’理论经常靠‘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来吓唬人,但是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说法。”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生导师李云说,“酸性体质”理论将因果互换了,事实上,并不是“酸性体质”诱发了肿瘤,而是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

  何小华救治过不少“酸中毒”病人。他认为“酸碱体质”理论是个伪命题,人的酸碱度主要是指体液,不同体液有不同的酸碱值,如血液偏碱性,而胃液呈酸性。因此,将人类体质简单地划分为“酸性”、“碱性”不科学。

  “所谓‘酸碱体质’纯属无稽之谈。”高凌向记者介绍,人体有强大的缓冲系统,如果摄入酸性过多,机体会产生大量碱性成分以缓冲酸性的侵袭并将其中和,反之亦然。即使这些缓冲机制在过量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冲击下被消耗,肺部还可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减少血液中的酸性成分,肾脏也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内的酸性物质,从而维持酸碱度的稳定。

  李云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都表示,医学理论中并不存在“酸碱体质”或与之类似的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是否存在“酸碱体质”一说呢?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副主任章升懋告诉记者,中医学理论中不存在“酸碱体质”的概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认为,“严格意义上说,中医不存在酸碱概念”,中医体质学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确定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具体分类方法有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等,并无“酸碱体质”一说。

  “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四川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说,“健康皮肤的pH值应该是呈弱酸性,因为处于弱酸性的皮肤不容易滋生细菌。”

  网络上流行的“酸碱体质”检测方法是:用pH试纸测试尿液或口腔酸碱度,从而判断身体酸碱度。李云指出,这种方法不科学,人体酸碱度需通过抽血检查多项生化指标来判断。

相关标签
酸性
体质
健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