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疗资讯 > 评论称医生学武防暴不如健全法制

评论称医生学武防暴不如健全法制

时间: 2013-11-07 10:34  来源: 长沙晚报   编辑:

古语云,“医者,仁也”,作为仁学的医术,本应让患者感到和蔼、亲近、喜悦、信任,可如今患者怕医生,医生也怕患者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

摘要: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一触即发,近日,“医闹”“伤医”事件频频发生,给医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报道上海的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就分别邀请警官和跆拳道高手,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暴培训”,立即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

\

  武术早被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得边缘化,让人意外的是,最近它奇迹般地在一些医院变成香饽饽。医生集体学武,既健身又防身,还可能使武术这门中华传统国粹得到弘扬,本是值得称道的大好事。但是,其“防暴”的对象不是街上抢劫伤人的歹徒,更不是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而是“医闹”,这就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了。从培训课中的一些内容不难发现,每个踏进医院大门的患者及其家属,都可能成为医生们防备的对象。比如,教练们教医生如何察言观色,“首先要对靠近你身体的人做出简单的评估,来者是接近还是带着威胁感逼近”。如此防范森严,在心理上就让患者陡生一种怯怯和尴尬。

  古语云,“医者,仁也”,作为仁学的医术,本应让患者感到和蔼、亲近、喜悦、信任,可如今患者怕医生,医生也怕患者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有数字显示,近年来医疗纠纷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5年增加近7000起医闹事件,仅2012年国内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今年10月25日,浙江温岭市发生一起刺医案,3名当班医生一死两伤,更是让医护人员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人们不禁要问,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表面上看,是社会道德滑坡、医患双方缺乏互信的结果。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则是医疗纠纷的评价、裁决机制出了问题。即以医疗事故的鉴定来说,多年来都归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且不说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胳膊肘难免往里拐,就算能作出公正鉴定,也有瓜田李下之嫌,这叫患者方如何能口服心服地接受呢?其结果看似对医院有利,实则因为公信力的缺失,而导致患者维权走“暴力救济”的极端,最终也害了医院,乃至医生竟成了一个高危职业。

  可见,设立独立、优秀的三方鉴定机构,乃是防范“医闹”的较好方式。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如美国,每年因医疗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比车祸还多,但“医闹”却极少发生,原因就在于不仅医生面对患者有“透明”的好传统,而且每家医院都须设立仲裁委员会,其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医院的医生、注册护士、牧师、社区代表、社会工作者、培训工作者、教师、律师等。更重要的是,相关保险公司也会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他们有专门人员作专业鉴定,有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让患者方得到赔偿。这无疑能改变患者一方的弱势地位,使纠纷在平等、透明的前提下得到处理。

  有专家认为,医患纠纷是患者苛求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而造成的,而这并不现实。即以成功率高达99%的心脏病搭桥手术为例,也还是有1%的风险存在。此说或许有点道理,但这1%的风险,该由谁来承担呢?全由患者承担显然是荒谬的。较好的办法是,医院给自己和医生安排一份“医生职业责任险”,来化解这一风险。可惜的是,该险种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重视,强力地推广普及。

  医生集体学武,无疑是想给自己系上一根“保险带”,但这种建立在医患对立关系上的“保险”,绝非都行,远不如健全法律、规范制度带来的“保险”重要。

  随着暴力伤医事件的不断上演,医生的安全岌岌可危,专家称,医生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各医疗机构要全力的出面为医生维权,把对医生的伤害降到最小。

相关标签
医闹
医疗纠纷
防身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