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心的主人叫王庆勇,是从江苏来渝打工的农民工。因为伤重不治,他成为重庆正式实施人体器官捐献以来第二位捐献成功者。
昨天凌晨0:56分,大渡口区第一人民医院5楼手术室内,11位医生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等待着一颗心慢慢停止跳动。那颗心的主人叫王庆勇,是从江苏来渝打工的农民工。因为伤重不治,他成为重庆正式实施人体器官捐献以来第二位捐献成功者。
“你就在重庆好好过吧,以前你老想来重庆……从今天开始,你的生命将继续留在重庆生活,你的灵魂就放心走吧……”受托办理特需手续的王庆健,看着弟弟的器官被医生送走,哽咽着说。
捐出肝、肾和眼角膜后,有5人因王庆勇的无私获得重新生存和重见光明的机会。
23日9:00决定
“是红十字会吗?我想特需弟弟的器官……”前天上午9时,王庆健联系上重庆市红十字会,想把36岁的亲弟弟王庆勇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事情还得从19日说起。当天上午,来渝打工仅4天的王庆勇,在搬运东西时摔伤后脑,被送到大渡口区第一人民医院抢救。
“还没开始挣钱,没想到就遭遇这场意外。”第二天,王庆健和姐夫就从江苏老家赶到重庆。由于重型颅脑外伤,王庆勇术后恢复很不好,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今天早上,我看到弟弟脸肿得不行了,皮肤撑得硬硬的。”王庆健感觉弟弟也许日子不多了,医生的话也证实了他的想法:王庆勇各种神经反应消失,离开呼吸机就会停止呼吸,这种状况已持续4天,临床上可确认脑死亡。
王庆健老家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一个偏远山村,到县城要花9个小时。他说,捐献遗体和器官别说是在村里,就连县城也不曾有过。
常年在外打工的他,曾在媒体上见过别人捐献眼角膜的例子。“弟弟的尸体烧掉了,一点用都没有。捐了,别人眼睛能看见路,心还能跳,就好像他还活在这个世上一样。”
23日16:30焦急
但捐器官不能由他说了算,必须由弟弟的直系亲属和妻子同意。
王庆勇的母亲已去世。电话那头,64岁的父亲还没从孩子受伤的噩耗中缓过劲来,捐献遗体更是让老人震惊。
王庆健把别人捐眼角膜的事情告诉了他,给他讲“人死了,心还在这世上”……沉默良久,老人放声大哭,“我儿走得那么远,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老人坚持,捐献王庆勇能捐的所有器官,不捐遗体,一定要把骨灰带回家。
更麻烦的事是征求王庆勇妻子的同意———8年前,王庆勇妻子就扔下3岁的孩子走了,现已另嫁,但两人一直没办离婚手续。
“等器官衰竭,就救不了人了。”时间不等人,王庆健和姐夫一个劲地催促当地政府赶快办理证明材料。17时许,父亲的委托书和王庆勇与妻子已不存在夫妻关系的材料,传真到重庆红十字会。
24日0:45诀别
深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来到大渡口区人民医院。两院专家一起对王庆勇的身体情况再做详细检测,确定是否脑死亡。专家得出结论是王庆勇已符合临床脑死亡标准。几位专家提出,临床脑死亡界定不太严谨,必须要有专业仪器作TCD检测。重医附一院立即调来专业仪器和医生进行TCD诊断,最后确认王庆勇已脑死亡。
“希望特需家属提供真实可信的意愿。”“特需器官是你自愿提出的吗?”“你是否因为家庭条件而放弃救治你弟弟?”……
接近凌晨,医院会议室里,重医附一院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近20人在此展开讨论,并和王庆健沟通。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也是人体捐献必须经过的一道程序,捐遗体器官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父亲要求带弟弟的骨灰回家,让他好找到回家的路……”谈到本想特需整个遗体,王庆健失声痛哭起来。重医附一院院方立即表示,号召该院职工捐款资助王庆勇尚未成年的孩子,作为他们对王庆勇的敬意。
钟声已过12点,王庆健和姐夫在特需**书上重重落下手印,颤抖着签下名字。王庆健面无表情,他明白,马上就要和弟弟永别了。
走出会议室,王庆健夹在人群中默默前行,来到弟弟病床前。“告个别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病房里虽然挤满了人,但安静得只听得见王庆勇呼吸机的声音。
“你在这里好好地过吧,以前你老想来重庆,想吃火锅……”王庆健抚摸着弟弟肿得变了形的头部,哽咽着:“你的生命将继续留在重庆生活,你的灵魂就放心走吧,我会替你照顾好孩子和父亲的……”两次哽咽,他再也没忍住,扑在弟弟身上嚎啕大哭起来。
24日1:28死亡
凌晨0:56分,手术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手术台周围,11颗跳动着的心在等待着一颗心慢慢停止跳动。这11个人是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以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王庆勇的呼吸机已被摘下,他们双手环抱在胸前,颔首默哀1分钟,表达敬意。
时间定格在2012年11月24日凌晨1时28分。这一刻,王庆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医护人员动作极其轻巧、麻利,还多了一份沉稳,连将手术用具放进铁盘都没有声音,仿佛不想惊扰这位即将回家的外乡人。
顺利取出器官后,主刀医生将病人伤口精心缝合,穿好衣物,医护人员再次围手术台一圈,集体默哀一分钟。“这是源自我们内心对生命的敬畏。一个消逝的生命,拯救数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无法不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重医附一院肝胆外科教授吴忠均说。
24日2:30希望
经过一个半小时紧张手术,2:30,手术室的门开了。
来自新桥医院、重医附一院的医生们提着装有王庆勇器官的箱子,匆匆赶往各自医院,那里有准备好的手术室,还有期望捡回一条命的病人,更有看见生活新希望的病人家属。
“如果全部火化了,就魂飞湮灭了,能把灵魂和器官留在这个世上,感觉别人体内还有他一丝的灵魂。”看着弟弟的器官被送出手术室,王庆健说,就算老家有人会责备他、嘲笑他,他也不后悔。
他的生命在延续
昨天早上8:00,重庆晚报记者得到消息,重医附一院肾脏移植手术十分成功,王庆勇捐献的肾已经成功挽救了一位27岁男子的生命。同时,一名年仅19岁的肝癌患者的肝脏移植手术,正在进行中。
昨天下午3:00,新桥医院的肾脏手术获得成功。一名24岁男子患有尿毒症,经历长达5年的透析后,终于等到了王庆勇捐出的肾。
26日,王庆勇捐献的两只眼角膜,将移植给需要者。
14:00,王庆健和亲人朋友一起在江南殡仪馆给弟弟送行……
随后,王庆健领到了由国内红十字会总会统一印制的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和重庆市眼库颁发的角膜捐献荣誉证书。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