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做法会不会给大庆六院带来负担?区(县)级医院与卫生院的捆绑整合是各取所需还是“劫贫济富”?大庆市卫生局副局长于文艺表示,这种做法至少可以将卫生院从管理“孤岛”中解救出来。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一系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问题也浮出水面:乡镇卫生院政府举办概念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服务不到位,甚至形成了卫生院的管理“孤岛”现象。为此,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政府将卫生院统一交由大庆市第六医院管理,挂起集团的招牌。
此做法会不会给大庆六院带来负担?区(县)级医院与卫生院的捆绑整合是各取所需还是“劫贫济富”?大庆市卫生局副局长于文艺表示,这种做法至少可以将卫生院从管理“孤岛”中解救出来。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医院是位于该市大同区的一家区级医院,却挂起了集团的牌子。
大同区高台子镇卫生院今年被政府从承包者手中收购回来后,直接被安排在大庆市第六医院门下,做起了该院的“关门弟子”。在此之前,已有7家乡镇卫生院先后被纳入这个集团旗下。
“找到家之前,卫生院被承包出去,由民营资本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十分潦倒。”高台子镇卫生院院长李洪权回忆,被承包期间,承包方认为不该负责公卫服务,李洪权一度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打印纸都不知道向谁要;当他找到镇政府时,政府的意见也十分明确:“你们是私立医院,政府没责任管。”
当时,由于管理不善,高台子镇卫生院濒临破产,很多职工干脆不去上班,在卫生院附近开起小诊所。这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混乱情况,也曾或多或少在另外7家卫生院存在过。
如何将卫生院管起来,并且管好?2010年年末,大同区政府想到了该区医疗机构的“老大”――大庆市第六医院,并印发《大同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提出“公共卫生政府办、区乡医疗集团化”,建立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的医疗卫生制度。以大庆市第六医院为主体、以全区8家卫生院为成员组建医院集团。
“简而言之,这8家卫生院的人、财、物都归大庆六院管理。”大庆市第六医院院长倪继昌说。
区财政和六院贴钱帮衬卫生院
管人、管物还管钱,如此“美差”,大庆六院一开始并不想干。倪继昌说,卫生院的底子太薄。“如果没管好,把第六医院拖垮了怎么办?”
组建集团之初,大同区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求:组建集团后,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基本医疗服务为辅,卫生院不参与医院等级评审;各乡镇卫生院现有在岗职工全部划归大庆六院集团,与主体医院职工身份相同,工资、取暖及福利待遇相同,真正成为“一家人”;乡镇卫生院各项服务由主体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垂直管理,主体医院要定期选派服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大同区政府同时保证,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支出由区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财政承担80%职工工资的政策不变,另20%纳入集团绩效工资制度管理;集团运行前3年,每家卫生院每年35万元的公卫服务经费拨付给大庆市第六医院管理。
这笔账算下来,倪继昌发觉亏空太大:政府保障了卫生院建设及人员工资,但水电费、取暖费、办公经费却没有着落。为此,大同区政府决定每年拨付210万元用作卫生院运行经费,今年又提高到280万元。
集团的牌子终于挂了起来。而据大庆六院统计,除去政府直接投入外,两年来,集团累计投入35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发展,其中办公设备及用品采购就花了30多万元。
分账本管理防止“劫贫济富”
高台子镇卫生院医生粱丰今年4月被调入大庆六院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收入与全集团职工待遇相同,就是工作更忙了。”虽然忙,但梁丰仍然很高兴,“集团化之前,想到高一级医院发展基本不可能。现在集团人员实行流动化管理,我也有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上学习技能、充实自我了。”据统计,目前,已有1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被调到大庆六院工作。
而另一方面,两年来,大庆六院中医脾胃病科主任于中军则不断往乡镇卫生院跑,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他说:“六院各科室都有扶持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任务。集团化之后,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有助于将常见病、普通病患者留在卫生院,减少主体医院诊疗负担;另外,建立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也让乡镇卫生院有更高积极性将疑难病患者上转到第六医院。”
倪继昌也否认了集团化运营会导致卫生院医疗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劫贫济富”的说法。他说:“今年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转诊到六院的患者已有300多人,而六院也将一部分处于恢复期或慢性病患者下转到乡镇卫生院维持治疗。”
在公共卫生服务上,集团组织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进村入户进行地毯式摸排,实现了公卫服务的规范化、程序化。李洪权说:“如果服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卫生院院长们会在每月的集团例会上商讨解决之策。”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