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性失眠的四个主要因素
文章上传时间:2020-11-14 18:32:51
1.怕失眠心理:很多的失眠人群晚上一上床就开始害怕自己无法入睡,或者是想努力令自己快点睡着,结果适得其反。人类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遏制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装袋,运转了一天后需要得到修养,然后自然的进入遏制状态而睡眠。修养了一个晚上之后,重新又回到清醒的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与遏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睡着,大脑细胞的兴奋度就越高,然后慢慢的就会造成失眠。
2.梦有害心理:很多人对做梦有不好的看法,认为做梦就是没有得到好的睡眠,人体没有得到好的休息,还有人认为做梦跟失眠是一样的。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往往就会造成人的心理压力,害怕睡着后会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就会令我们入睡困难。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做梦梦到之前发生过的事情,对记忆力还有帮助。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想法,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3.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4
.期待心理: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时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他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睡上1~2个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