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

消化道溃疡疾病分类和病因

文章上传时间:2022-05-01 10:56:07

疾病分类

消化性溃疡依据发病部位可分为两大类:

胃溃疡

最常见部位是胃小弯的最低处,即胃角,其次是胃的幽门区,临床上常称为胃窦部。高位胃体和胃底部的消化性溃疡较少见,贲门和裂孔疝部位的胃溃疡虽少见,但易有并发症。

十二指肠溃疡

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肠壁较薄且黏膜无环形皱襞,是最常发生溃疡的部位,占十二指肠溃疡的95%。球部以下的十二指肠溃疡称为球后溃疡,占约5%。十二指肠溃疡直径通常<1cm,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近20~30年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病明显增多。

病因

消化性溃疡由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间平衡失调所致,损害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激等。防御因素包括胃黏液、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主要病因

损害因素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多为弱有机酸,遏制环氧合酶,使花生四烯酸合成的前列腺素减少。前列腺素保护消化道黏膜,减轻酒精、胆盐、酸、高渗和高温液体的损伤。前列腺素增加碳酸氢盐和黏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道黏膜的血流量,加速细胞增殖,刺激离子转运,增加ATP和黏膜表面活性磷脂的生成,保持溶酶体和细胞膜的稳定,其中维持消化道黏膜血流量最重要。

防御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发生胃腺化生,80%患者合成黏液和碳酸氢盐减少,使黏膜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保护屏障削弱,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碳酸氢盐合成恢复。胃酸分泌量增高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炎症呈轻度或中度;而在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呈重度,并与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的发生相关。

其他因素

包括胃排空异常、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及伴其他系统慢性疾病等,吸烟不利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食物和饮料的物理性(过热、粗糙等)或化学性(过酸、辛辣、酒精等)刺激亦可损害黏膜屏障。非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胃溃疡约占全部患者的4%。


上一篇

鼻炎检查过吗?

下一篇

消化道溃疡疾病分类和病因

推荐专家
更多
高琳主任医师、教授

24小时在线服务

擅长:治疗不孕、多囊卵巢...

立即咨询
张敏慧主治医师

24小时在线服务

擅长:擅长妇科常见病、多...

立即咨询
谢幼红主任医师

24小时在线服务

擅长: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

立即咨询
科普文章
更多
相关推荐
找医生 查疾病 找医院 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