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胃炎也有这么多形式
文章上传时间:2022-04-28 14:48:45
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反应过程,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典型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缺乏、嗳气、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通常胃炎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会并发大出血、癌变,应引起重视。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理上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主要病因
急性胃炎
理化因素
进食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饮料、刺激性调味品、特殊类型药物等。
生物因素
细菌及其毒素。
内源性因素
全身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
慢性胃炎
生物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也可能是胃癌的协同因子。
免疫因素
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1型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
物理因素
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吃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多见。其中包括长期服用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烟草中的尼古丁及十二指肠液的反流(主要是胆汁反流)等因素长期对胃黏膜的损伤形成的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