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宝宝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尚未发育完善,对很多药物极为敏感。这就要求给宝宝用药一定要遵照医嘱,千万不要随便给宝宝用药。
日常生活当中,宝宝生病,很多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心疼的,希望孩子尽快能好,少受折磨。而很多父母并不是专业的背景,在用药上也及其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意甚至是无意当中违背了医嘱,犯下各种类型的错误。
比如说,有的父母会随便选用药品,甚至将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给宝宝服用;还有的会随便选择药物剂量,以成人剂量随意估算,甚至有些妈妈错误地认为,药吃多一点,病好得快一些。另外,有的父母会选择好几种药物一起使用,认为这样用药宝宝病能快些好;还有的父母会长期给宝宝服用营养品和补药,认为可增加宝宝的体质、少生病。
这些做法其实都很危险。因为宝宝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尚未发育完善,对很多药物极为敏感。这就要求给宝宝用药一定要遵照医嘱,千万不要随便给宝宝用药。
为了给宝宝正确用药,细心的爸爸妈妈应该多了解一些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1、谨慎选择用药品种
宝宝用的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用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应该选用小儿专用药品。较好选用宝宝用过的、由医院儿科医生开出的处方药,不熟悉或宝宝从未用过的药较好不用。
有些成人的药用于宝宝时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例如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大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宝宝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宝宝使用阿司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能造成宝宝血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长期性耳聋及肾脏损害。
2、严格计算用药剂量
宝宝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按体重、体表面积计算最准确,但较复杂。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 /2、14岁为2/3。较好是按医嘱的剂量服药。
应注意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例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同时使用布洛芬制剂退烧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剂量应适当减少。
3、注意控制联合用药
宝宝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
因为药物之间会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有些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时,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导致死亡(例如头孢曲松钠与钙剂合用)。因而在使用某些抗菌素期间,应暂停使用钙剂等药品。
另外,有些药物商品名不同,但化学名是一致的,所以如果家长不注意,可能无意中给宝宝重复使用了同样成分的药物,导致剂量超标,带来各种问题。
4、不可滥用营养品
宝宝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品。
如果有些宝宝的确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咨询医生适当补充。然而不少爸爸妈妈总误以为此类营养品多吃点没坏处,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
临床资料已发现,补药并非多多益善,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道结石;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长期服用鱼肝油,也可能无意中导致维生素蓄积过量。这些都应该避免。何松明 整理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