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食品安全 > 北京食用冰块8成以上为“黑冰”

北京食用冰块8成以上为“黑冰”

时间: 2013-08-05 16:47  来源: 每经网   编辑:

近日,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巨头的冰块菌落超标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自制冰块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自制冰块除了供本门店食用外,不少企业的自制冰块会进入流通市场。

摘要:

  近日,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巨头的冰块菌落超标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自制冰块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自制冰块除了供本门店食用外,不少企业的自制冰块会进入流通市场。

  行业数据显示,北京夏季食用冰流通市场的总产值大约5亿~8亿元,但全北京有正规资质的食用冰制造企业只有6家,市场上超过80%的食用冰都是没有资质工厂生产的“黑冰”。

  有制冰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包5kg的食用冰块市场一般卖10元,正规厂家低于6元出售肯定赔钱,但“黑冰”一包的成本不会超过3元。大量“黑冰”的存在搅乱了市场,正规制冰厂很多濒临破产。

  北京仅6家正规食用冰厂

  餐饮企业的自制冰块只是食用冰市场的“冰山一角”,目前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由制冰厂生产的食用冰块。

  据了解,早在1996年我国就对食用冰制定了卫生标准。从2005年7月份开始,生产食用冰的企业必须实行QS(食品生产许可证)准入制度。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拥有食用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6家,分别是北京寒山人制冰厂、北京华冰制冰厂、北京清泉东欣制冰有限公司、北京凯博制冰厂、北京宝罗熊袋装冰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和路雪(国内)有限公司。

  但记者在百度搜索“北京食用冰制冰厂”发现,目前北京的食用冰生产企业远远不止这6家。

  北京市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截至目前北京获得QS认证的食用冰制冰企业只有上述6家,如果以后有所变动,会在网站上予以公示。

  北京某正规制冰厂员工透露,抛开主要做冰淇淋的和路雪,目前北京正规的食用冰生产企业只有5家。

  正规“冰工厂”生存遇困

  有制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黑冰”的确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很多正规食用冰制冰厂都没什么效益,挣不了钱。

  北京这5家有食用冰生产资质的企业一个夏季的总产值在一亿元左右,但如果加上“黑冰”,北京市夏季食用冰流通市场总值在5亿~8亿元左右。这意味着,近80%的食用冰市场缺口被未能取得QS认证的“黑冰工厂”生产的冰块填补。

  “正规制冰厂目前主要针对大型零售和餐饮公司,而非正规的企业主要面向小型的水吧。北京5家专业做食用冰的企业中,曾经颇具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濒临倒闭,转让出去了。”上述业内人士补充道。

  有制冰企业员工感叹,10年前,食用冰行业的确是暴利,但是10年后,这个行业里面的正规制冰厂很多濒临破产。10年前,5kg一包的冰块卖10元;10年后,相同规格的冰块还是10元,但制冰企业的生产成本、运营成本、运输成本都在增加。

  也有北京某制冰企业员工称,如今的认证费用已经需要10万元左右。

  2008年,商务部发布了《SB/T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拿到QS认证后,制冰企业还需要严格执行食用冰行业标准进行生产。但“黑冰”企业似乎可以对这些条条框框忽略不计。

  “那些企业只要买个制冰机,接上自来水,插上电就可以制冰了,生产成本和运作成本相当低。”有着多年食用冰制冰经验的业内人士坦言,正规的制冰企业,一包5kg的冰低于6元出售肯定赔钱,但黑冰一包成本会不超过3元。

  “这个市场已经很混乱了,这几家正规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固定的大客户才得以生存,如果依赖散户也基本倒闭了。”上述北京某制冰厂员工补充道。

  专家指出,冰块本身滋生细菌、受到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制冰机常期不消毒、承装冰块的铲子和容器受到污染,以及冰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等。因此,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卫生规范操作,才能在冰块的生产、保存环节减少污染。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生鲜奶”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要
“生鲜奶”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

  生鲜奶,大家并不陌生,不过,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