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权威发布 > 京实施二孩政策 分流就诊应对生育高峰

京实施二孩政策 分流就诊应对生育高峰

时间: 2014-03-11 09:41  来源: 京华时报   编辑:

“父母保管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为什么不能作数?”面对陈女士的抱怨,计生咨询员孟女士也表示很无奈,“确实挺麻烦的,不过上面就这么规定的,我们也没办法。”

摘要:

  去年年底,我国计划生育新政策“单独二孩”的启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均不同,实施的时间也不相同。据了解,今年2月21日起,北京市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月28日,北京市首个单独二孩证由延庆县的朱姓夫妇领走。

  “马上有孩”,无论是对初次待产还是打算生育二胎的人来说,如今北京市产科就诊状况可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期,记者带您实地探访,为您的就诊提供便利。

  妇产科普通号不难挂

  3月5日早上7点,记者来到北大医院妇儿门诊,一路上异常清冷,但刚到医院门口,人和车都多了起来。一进门诊大厅,几个挂号窗口外排队的人拐了几个弯。

  家住通州的孕妇尚女士表示,虽说现在可以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但真正让她受益的还是现场挂号。刚发现怀孕那周,尚女士就打了114预约。“从早上8点开始我就打电话,每两小时打一次,不知道是我运气不好还是怎么的,一直都回复着‘请稍后’的语音,无法接通。”

  最终挂上号,还是靠尚女士丈夫的现场排队。他们凌晨1点就驱车从通州的家里出发,到医院后,尚女士在路边的车里休息,丈夫迅速拿东西占位排队,最后终于排到了专家号。由于身体状况良好,后来尚女士就转看了妇产科普通号,尚女士说:“这样就不需要来那么早了,七八点钟来的话也能挂上普通号,就是排的号比较晚。”

  在二炮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准妈妈们也表示,基本都是到医院后现场挂号,普通号比较好挂,但专家号还是很抢手。在安贞医院妇产科,来这里检查的孕妇也告诉记者,除了专家号,普通号并不太难挂。

  建档成最大难题

  与挂号相比,对于准妈妈们来说,建档是一道更难的门坎。因为挂号只是决定你能不能在这家医院做各项检查,而建档则决定你到底能不能在这家医院生产。

  3月5日,记者看到,在北大医院妇儿门诊的挂号窗口张贴着通知,上面写着“预产期在10月份的孕妇,我院普通建档和特需建档登记均已满。”在这里检查的准妈妈尚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要求满3个月才建档,现在都要提前,“一发现自己怀孕,就立刻来建档,这样最安全。”

  一些准妈妈还告诉记者两个建档的“小窍门”。一是,预产期算在月初会比较容易约到建档,预产期很接近月底的就非常难约。因为,每个月的建档数量是有限的,很可能前面已经约满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们就要做好思想准备打一场长期战役,或者无奈的变通一下,把分娩时间说晚两天,预产期算到下个月的月初就有可能建上档。二是,如果建档名额满了,可以去挂特需号,在特需号看专家,有可能建上档。

  此外,户口所在地也有可能影响建档。家住左家庄的市民唐先生告诉记者,最初自己的爱人想在某三甲医院建档,但是由于爱人户口不在本地,被医院拒绝了,最终唐先生和爱人选择了离家很近的一所二级医院,“当时为这事很生气的。现在看来,二级医院人不多,大夫态度也不错,我真感谢他们(三甲医院)拒绝了我。”

  有妇产科大夫表示,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到产科门诊也建不上档,因为建档提前了。原来是怀孕12-16周建档,现在差不多是六周。过去大都是等孕情稳定后再建档,现在则必须早来,不然很可能建不上档。医院根据接待能力,一个月限定接待数,超过数量就不给建档了。因为产科是高风险行业,特别容易发生问题,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突发的,比如产后出血,当时如果人手不够、医药不够就很容易发生危险。

  分娩体验影响再孕选择

  与身边不少人痛不欲生的分娩经历不同,32岁的小曾觉得自己有一个愉快并且有尊严的生产过程,整个生产过程都伴随着舒缓的音乐。

  虽然生产的时间很长,忍受了很大的痛苦,但是医生和助产士都非常不错,不停地鼓励她“没有忍受不了的疼痛”,“你已经很棒了”,“你很会用力”。一边鼓励她,一边为她按摩,放松腹部和腿部肌肉,这样的按摩和鼓励持续了近10个小时。整个分娩过程,让小曾印象最深的是,分娩后她对助产士说“谢谢”,而助产士却说“你最辛苦”。

  正是基于上次有尊严和快乐的分娩过程,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小曾认为生育抚养二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她认为,挂号、排队、检查、建档、阵痛等,都是可以克服的。

  小曾告诉记者,她有不少朋友因为在第一胎的孕育过程中极其不快乐,因此目前并没有计划生育二胎。“怀孕的时候,建档、排队、挂号很痛苦,不想再重复这种不快乐的体验。”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