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部分医院获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分别来自大连汉信和北京天坛两家企业,由政府负责采购。免疫预防人员是经过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并持证上岗的。
为何规定24小时内打疫苗?
很多农村孕妇不检测乙肝五项,注射规定难修改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产生抗体的速度要‘追’上病毒侵入人体的速度。”昨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表示,单就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而言,新生儿接种的时间确实“是越早越好”,因为新生儿出生之后第一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是否及时,关系到免疫的成功率。
“尤其是如果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必须尽早接种。”贾继东表示,国家免疫规划中关于24小时之内接种乙肝疫苗的规定,取得了非常好的预防效果,也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推崇。
国内疾控中心一位计划免疫专家也对媒体称,在当前的国内形势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的规定无法修改。由于很多农村孕妇在分娩前不检测乙肝五项,无法知晓孕妇是不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另外,虽然城市孕妇多数做了这项检查,但是检查得准不准也是一个问题。
焦点 2
是否还有未知的不良反应?
要预测哪个婴儿会出现不良反应很不容易
随着疫苗伤害事件的接连发生,不少家长担心,接种了同一批次疫苗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判别以便及早就医?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出现不良反应不难发现,但是要预测哪个婴儿会出现不良反应就很不容易。
刘远立认为,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尽管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控制。接种疫苗后婴儿出现死亡,原因可能有几个,一是疫苗质量有问题,二是婴儿猝死的情况即使不种疫苗也会有时发生,三是接种程序是不是值得重新审视,按现行接种程序的规定,婴儿出生当天就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而卡介苗是活性的,是不是有些婴儿受不了?总之,医疗卫生界,企业,政府和社会对此事件的确应当予以重视,仔细分析原因,总结应有的经验和教训,但一定要遵照循证决策的原则。
焦点 3
晚种疫苗是否更安全?
偶合反应几率降低,或错失较好免疫期
北京部分医院人士表示,按照市卫生局的规定,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医院都会同监护人签订疫苗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告知疫苗的作用、禁忌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贾继东坦言,国际上对于接种乙肝疫苗很少有禁忌症,而按照国内的有关要求,对于早产、窒息、存在明显疾病、异常的孩子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相对是比较严格的。
有媒体引业内说法提出,如果在新生儿出生1个月以后再接种乙肝疫苗,偶合反应会减少。
贾继东表示,媒体中所谓的“偶合症”仅是指接种疫苗之后发生不良后果,但其实是由其他疾病或因素所致。“新生儿本身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如果等到孩子‘强壮’一些后再打疫苗,发生偶合事件的几率会降低,但也可能因此失去预防免疫的较好时机。”
他认为,作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手段,疫苗的接种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也很难做到零风险,必须面对一个“两难”问题,就是如何平衡预防效果和不良反应风险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医学上,注射疫苗后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只能说明二者有关联,但不一定说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在各种疫苗中,乙肝疫苗是非常成熟和安全的。”贾继东还介绍,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18例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死亡的新生儿中的17例进行了尸检,没有发现新生儿死亡接种与乙肝疫苗之间有明确因果关系。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