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权威发布 > 英国各行业体重调查 科学家瘦子最多

英国各行业体重调查 科学家瘦子最多

时间: 2013-06-03 11:32  来源: 新闻晨报   编辑: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调查结果报道,行政助理是最容易令人发胖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调查对象中,69%超重。工程师排名致胖职业第二位,56%超重。

摘要: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调查结果报道,行政助理是最容易令人发胖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调查对象中,69%超重。工程师排名致胖职业第二位,56%超重。其后是教师、护士、信息工程师,超重人数比例都是51%。

\

  英国职业中介公司“职业建设”调查大约3700名上班族的体重情况。结果显示,不少人因当前职业而发胖。

  调查对象中,55%报告自己超重。41%因为现阶段的工作而发胖,其中59%体重增加超过10磅(4.54公斤),不到三分之一增重20磅(9.07公斤)以上。

  科学家是最难让人体重增加的职业,从事这一行的调查对象中,超重比例为39%。机械操作员等工人以及法律工作者也不容易发胖,身材普遍比较苗条,超重比例分别为45%和48%。

  另有16%的调查对象从事现职业后体重减轻。

  久坐办公桌前是“罪魁祸首”

  调查显示,上班族发胖原因主要在于工作压力大和伏案时间长。56%的调查对象认为,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是自己体重增加的“罪魁祸首”;35%则归咎于工作压力引起的胡吃海塞。

  另外,也有一些调查对象认为,饮食不规律、午餐应付了事甚至不吃、同事之间的“零食外交”对自己身材发福负有一定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不到一成的调查对象一周至少一次在自动售货机处对付午餐,大约70%的调查对象工作时常吃零食。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每周至少外出就餐一次,四分之一一周外出就餐三次以上。

  与同事当面沟通有助减肥

  健身的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并非人人都能付诸实践。调查对象中,接近六成定期从事健身运动;一周健身至少三次的人不到一半;大约30%说,自己也健身,只是尚未形成规律。11%的调查对象毫无运动。

  根据英国卫生部的健康指南,成年人应该每天从事一定形式的健身活动,比如跑步、骑自行车、散步或修剪草坪;每周应该至少锻炼2.5个小时,包括至少两项肌肉强化运动,比如体力消耗量大的园艺劳动、举重或俯卧撑。

  指南建议,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可以借助一些不起眼的举措增进健康。如果打电话时间长,每30至40分钟站起来走一走。需要与同事沟通时,不要借助电子邮件,而是走过去当面交流。这样一次或许只能燃烧几个卡路里,但积少成多。

  不要乘坐电梯,改为爬楼。另外,骑自行车或走路上下班,有助实现每周锻炼2.5个小时的目标。

  上班族减肥要领

  对于很多的办公室的上班族,虽然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但是久坐,发胖却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下面我们教教大家对于这些朋友如何来做好减肥饮食。

  静坐办公室的人如何安排一日三餐:

  1.主食每天摄入半斤至八两

  首先,主食(以谷类为主)每天摄入半斤至八两适宜。不过如果你当天的活动量比较大,如参加了运动、从事了体力劳动,还可以适当增加,主食是用来提供能量的。

  2.正餐前喝一杯水或茶

  在吃正餐之前可以喝一大杯水或茶,这样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您可以试试天方一草堂的清谐茶,餐前服用,可以在胃肠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油腻食物的吸收,非常有利于办公室人群的减肥。

  3.蔬菜、水果每天1斤左右

  其次,蔬菜、水果每天1斤左右;肉食如鸡、鱼等动物性食品每天不要超过2两,即使是瘦肉里脂肪含量也不算低;平均每天吃豆制品1两或多一点;牛奶1袋(早餐用);鸡蛋1个(可在早餐时吃)。少吃猪、牛、羊肉,多吃鱼、虾和鸡(最好是柴鸡)。

  酸奶可调节肠道的生态环境

  4.消化不良者可在办公室备些酸奶,酸奶可调节肠道的生态环境,使有害菌不易存活,每天一杯酸奶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女性还可预防乳腺

  5.不吃早餐者办公室备些零食

  另外,饮食不太合理的上班族,尤其是不吃早餐者,办公室可备些健康零食;苹果、柑橘(水果主要提供人体所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多吃无碍)、坚果类(富含多酚类成分,能降低胆固醇、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率。不过它的热量往往比较高,不可贪多)、鱼干、鱼骨(可提供钙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也可备些奶粉、燕麦片、红茶和绿茶(含多种儿茶素,具有抗氧化功能)方便冲服。但需提醒少吃过油的膨化食品(薯条、薯片等)、方便面、咖啡、可乐等是禁忌。

相关标签
英国
体重
调查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