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染蜱虫病去世引关注 警惕这种可能致命的“毒虫”
时间: 2022-06-08 11:2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硕硕
近日,河南信阳多位老人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去世,引发广泛关注。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各种蚊虫活跃的季...
摘要:
近日,河南信阳多位老人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去世,引发广泛关注。
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各种蚊虫活跃的季节,而蜱虫一定是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对象之一。专家提醒,被蜱虫咬伤可能危及生命,市民们在户外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被咬,要及时就医处理。
发热期的治疗至关重要
小小蜱虫为何能够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6月7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同济医院感染科马科副主任医师对此进行了优秀解读。
据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一种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病毒传染性疾病,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或有效的疫苗。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埃博拉、拉沙热等烈性传染病一起,列为优先关注的十大突发传染病。
马科副主任医师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以突发高热伴呼吸道或
消化道症状起病,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可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昏迷、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危及生命,病死率达30%。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我国主要流行区的病死率维持较高水平,尤其是并发
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病死率高达44.7%。
近一年来,同济医院
感染科ICU已经成功救治数十例危重症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马科表示,发热期是非常关键的治疗窗口,此时如病情控制不佳,则可能因为病毒载量持续升高、细胞因子风暴,继发严重免疫功能紊乱或噬血细胞综合征,并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被蜱虫叮咬后要正确处理
马科提醒,野外游玩时要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穿长衣长裤,不要将
皮肤直接裸露在外。如需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戴上帽子,扎紧腰带、袖口、裤腿。
如果不慎被蜱虫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或用手强拔虫体,这都可能导致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刺激分泌出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如蜱虫挤破后有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马科建议,可以用尖头镊子贴紧蜱虫叮咬处的皮肤夹紧蜱后垂直拔出;也可以用酒精或凡士林涂在蜱虫的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
取出蜱虫后,彻底清洁双手,同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果自行取出困难,建议就医取出。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和红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较好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