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远离帕金森 药物治疗是基础

远离帕金森 药物治疗是基础

时间: 2017-04-26 14:03  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 萌萌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有越来越多老人走进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行列,PD患者晚期常有严重运动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摘要: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有越来越多老人走进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行列,PD患者晚期常有严重运动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症状的加重和药效的递减,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手术改善,以求一劳永逸。但优秀专家提醒,手术植入脑起搏器(DBS)治疗帕金森并非“治疗”,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案例

  强烈要求植入脑起搏器,任性花钱病变重了

  48岁的林先生出现运动慢、动作僵硬,但震颤并不明显,他自认为自己患上帕金森病。到某医院求治时医生检测后综合评价时,发现他性功能有问题并伴尿失禁、头晕,被确诊为多系统萎缩而非帕金森病,专家建议其服药治疗。但林先生希望一劳永逸,坚持做DBS被拒,辗转两年后他终于找到一家愿为他做DBS手术的医院。在花了十来万元手术费后,症状不减反而越来越重,林先生后悔莫及。

  分析:甄别病人非易事

  “DBS并不是简单地在脑里放个东西。”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丽敏副主任医师介绍,不少病人就医心切,一旦有手抖、动作慢的症状就自以为是帕金森病,实际上也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等。她强调,PD症状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只有原发性PD才是手术适应症;且患者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目前疗效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排除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原则上病程5年以上且年纪小于75岁的患者手术收益更佳。

  “有的医生不管病人是否帕金森病、病情如何都做,其实在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病人是不宜做的,做的结果就是病人花了钱、受了罪,效果却不好。”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玉虎主任医师补充说。两位专家都强调,DBS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它只适用在确诊为帕金森病且处于中晚期的原发性帕金森的病人身上。而且DBS也不是都行的,手术不能解决全部症状,术后还要继续吃药,但可减少种类和剂量。

  建议:植入脑起搏器较好在药物“蜜月期”后

  帕金森病不但存在多种运动症状,限制了PD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存在众多的非运动症状,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痴呆、疼痛、疲劳等,这些非运动症状伴随PD患者的整个病程,甚至先于PD的运动症状出现,随着PD病程的进展和长期药物治疗,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被称为症状波动和不自主运动“异动征”的并发症。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即使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也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和理想的生活质量。

  张玉虎向记者介绍,脑起搏器(DBS)正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遏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降低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一种手术方法。但因为各种原因,临床上存在手术不规范的情形。选择手术的病人应先由帕金森病专家进行严格的评估,确诊为PD,而且,不能病人想何时做就做,因为PD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一般在药物的“蜜月期”过后,出现运动并发症时手术效果较好。

  但是,DBS手术时机也不宜过晚。神经内科医师指出:“用药和DBS分别有5年左右的‘蜜月期’,为让病人能尽可能地享受两个‘蜜月期’带来的好处,建议一旦符合植入指征时应该早植入。”神经内科医师提醒,若病人已经出现平衡障碍、频繁跌倒、吞咽及构音障碍、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视幻觉了,此时手术时机过晚,患者受益有限且风险增高。

相关阅读:

帕金森病因

帕金森症状

帕金森怎么办

帕金森诊断

帕金森治疗

相关标签
帕金森
药物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山西举办首期“心肺复苏导师培训班”
山西举办首期“心肺复苏导师培训班”

日前,由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省科协和省红十字会三部门联合发起的“心肺复苏...[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