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防登革热 清理积水强过喷药

防登革热 清理积水强过喷药

时间: 2015-07-14 14:41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涛子

  去年广东省暴发登革热疫情,全民喷药灭蚊之后,今年广深等地个别地方已经监测到蚊子出现中高度的抗药性。蚊子出现抗药性怎么办?今年登...

摘要:

  去年广东省暴发登革热疫情,全民喷药灭蚊之后,今年广深等地个别地方已经监测到蚊子出现中高度的抗药性。蚊子出现抗药性怎么办?今年登革热防治形势如何?市民哪些防蚊误区要破解?近日,由南方日报《健康周刊》主办、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防治登革热广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认为,防蚊比灭蚊更重要。

  重复感染登革热 重症风险高6倍

  去年广东暴发登革热疫情,报告4万多病例,死亡6例,至今让仍市民“谈蚊色变”。2015年截止6月5日,广东已报告34例登革热,31例是输入性病例,其中广州出现2例本地病例。省疾病控制专家分析,目前全球登革热发展势头呈梯量级上升,今年巴西就有几十万病例,随着暑期出游旺季到来,广东登革热防治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在研讨会上介绍,登革热有四个血清型,这四种类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很少。也就是说,感染过I型的患者,还是有机会感染其他类型的登革热。而重复感染不同型的登革热,重症机会要比感染单型高6倍。

  根据南方医科大学陈晓光教授的研究,登革热还有隐性感染者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两者之间的比例约为2.2:1。也就是说,广东去年报告4万多病例,还有将近10万的隐性感染者(感染病毒未发病),今年如果重复感染不同类型登革热,重症风险将大大增加。

  对此,何剑峰透露,今年监测显示,登革热报告病例大部分还是I型,与去年相同。

  中医药提前干预 可减少重症

  20多年来广东登革热很少出现死亡病例,去年出现6例死亡,以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居多。

  何剑峰介绍,登革热临床方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血小板下降,预示着体内脏器大出血;二是白细胞下降,这是病毒感染的反应。西医能做的是抢救危重病人,给病人补充血小板。中医可以提前干预,用方剂或中成药提前介入治疗,减少重症患者的发生。

  “在预防重症登革热方面,中医中药有很大的优势。”与会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顾建军也指出,目前在登革热防治上暂时没有针对病原体的药物,而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一些含阿胶成分的中成药在提升患者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在研讨会上介绍,去年下半年,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赠送了一批复方阿胶浆给治疗中的登革热患者服用,取得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清理积水防蚊 比灭蚊更重要

  登革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切断传播媒介成为最有效的方式。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还就登革热的预防提出不少建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许锐恒指出,登革热的暴发与城市规划有关,人口密度太高、下水道没设计好等都是导致疫情容易暴发的原因。许锐恒强调,其实“防蚊比灭蚊更重要”,很多老百姓其实是在家“养蚊子咬自己”。

  何剑峰也举例说,在市八医院收治的登革热病人中,很多家中养了万年青、富贵竹、绿萝等植物,如果不注意换水,很容易孳生蚊虫。“其实在适合的水体中养鱼就可以吃掉蚊子幼虫,在花盆和花盆托里放缓释剂小药包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此外,相比使用各种化学制剂驱蚊,在家安装窗纱和蚊帐,防蚊效果更好。

  防控登革热

  认知误区

  ■相关链接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了一些在防治登革热的认识误区:

  误区1:一出现蚊子就上喷雾器喷洒药物

  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蔡松武指出,现在一提到灭蚊,就是满大街的喷雾器,这是错误的做法。其实成蚊的寿命只有20天,不灭也自然会死。过度喷洒药物不仅容易让蚊子产生抗药性,而且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蔡松武建议,只有某个区域蚊媒密度特别高或出现登革热病例时,才需要使用喷雾器上场。预防登革热的重点不应该是灭蚊,而是清理积水,从源头堵住蚊虫孳生,“清理积水不能搞运动式,应该像环卫部门一样,天天搞”。

  误区2:老城区比郊区干净,所以登革热风险低

  一般人认为,蚊子多是因为环境脏,下水道等地方必然是蚊子孳生的发源地。事实上未必。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介绍,去年登革热疫情爆发点很少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外来工聚集地,反而是高品质小区环境很干净的家庭内病例更多。这跟白纹伊蚊的习性有关,这也是登革热一个最大的特性,伊蚊喜欢白天咬人,干净水体中更容易孳生繁殖,一个瓶盖中有水存在就能繁殖出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误区3:蚊子一旦出现抗药性,登革热就防不住了

  今年初省疾控开展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广州、深圳、佛山等个别区域的白纹伊蚊确实存在着中度或高度抗药性的现象。蚊子产生抗药性,登革热还怎么预防?不少市民表示担心。蔡松武解释,抗药性是蚊子接触杀虫剂后一个必然的过程。蚊子产生抗药性也并不意味着人类就束手无措。首先,目前来讲蚊子对大部分的药物仍然敏感,其次,蚊子对某类药物产生持续高度抗药性后,停药1-2年,抗药性自然会下降。此外,蔡松武表示,灭蚊的药物有很多种类,会根据监测结果在药物使用上采取轮换、复配的方式提高对蚊媒的控制效果。

  误区4:纯植物性防蚊产品更安全

  防蚊哪种产品更好更安全,是很多市民纠结的问题。蔡松武介绍,避蚊胺和驱蚊酯类产品,归属农药管理,有轻微毒性,按规定使用是安全的,防蚊效果长达数小时,也经过实验室验证。而国外一些防蚊产品,虽然号称从植物中提取,安全性更高,但防蚊效果不稳定。

相关标签
登革热
积水
强过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等季节病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夏天也开始进入中伏。天气到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