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房颤患者比常人患脑中风风险高出8倍

房颤患者比常人患脑中风风险高出8倍

时间: 2014-06-19 15:34  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

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增多,这些疾病引起的房颤也呈上升趋势。

摘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患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心内科专家指出,60岁后房颤发生率骤升,房颤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明显影响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等心脏病加重,长期房颤或频发房颤还容易导致中风,造成偏瘫。专家呼吁,老年人一旦诊断,应积极治疗,尤其是要坚持抗凝治疗,以预防脑中风。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薛玉梅说,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增多,这些疾病引起的房颤也呈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房颤呢?简单地讲,当情绪紧张不已或激动万分的时候,心跳会加速,心房会快速而有节奏地跳动。薛玉梅说,一般来说心跳是“砰、砰、砰……”有节奏地跳动。但是一旦患了房颤,患者的心房呈现出快速却紊乱的颤动,变成了“砰、砰砰、砰砰砰、砰……”丝毫没有规律的跳动,有的病人心跳甚至可达每分钟500次左右,患者会感觉心慌、气短、胸闷、眩晕、呼吸不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岁后房颤的发生率骤升,比如 50岁人群房颤发病率只有2%,65岁人群房颤的发生率4%左右,到80岁时房颤发生率高达7.5%。薛玉梅说,这主要是因为医疗技术不断改善,人口平均年龄增长,与房颤相关疾病的幸存患者增加,因而房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我国约800万房颤患者。

  薛玉梅说,心房颤动患者中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各占13.94%、6.42%、79.64%。其中,引起房颤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生房颤后,它要比罹患高血压更为危险,因为它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明显影响其正常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加重,长期房颤或频发房颤还容易导致中风,造成偏瘫。可以说,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最大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据统计,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 25.45%。

  房颤患者比常人更易中风。国内外的研究证实,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其脑中风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6到8倍。这是因为当房颤发生时,心跳的加速会明显异常,患者会感到心脏不规整的“砰、砰”跳动。此时,心房每分钟颤动的频率会达到300到600次,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丧失有效的收缩。这样一来,心房有规律的收缩变成了蠕动,使得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进入大脑,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脑卒中。

  坚持抗凝,这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薛玉梅说,房颤症状大都表现为心慌,从无到严重,这个过程容易让人忽视。一般来说,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或者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很容易做出鉴别诊断。一旦确诊为房颤,就应该积极抗凝治疗。早期阵发性房颤用药物,80%-90%是有可能治愈的。不然,很有可能会形成血栓。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薛玉梅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丹娜 靳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
昨日大暑入中伏 当心空调病、结膜炎等季节病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夏天也开始进入中伏。天气到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