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民众眼里的中医

民众眼里的中医

时间: 2021-05-12 13:3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王林

  谈论医药在于民众对健康的渴望,但从谈论中医的话题上来看,褒贬不一,某方用之有效则捧之,用之无效则贬之。茶余饭后,更是听到大众谈论某药方治疗某病效果很好,某药可以养生,

摘要:

  古代士大夫好谈医药,是因为当时国民普遍都是文盲。现在学校教育得到普及,加上国家扶持中医,于是全民都在谈论医药。

  谈论医药在于民众对健康的渴望,但从谈论中医的话题上来看,褒贬不一,某方用之有效则捧之,用之无效则贬之。茶余饭后,更是听到大众谈论某药方治疗某病效果很好,某药可以养生,某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等等;另外还有一种对中医的理解是把中国的玄学、宗教等相结合一起来理解,因为中医讲阴阳五行,风水也讲阴阳五行,有的更是依托于宗教来谈中医;第三种是对中医全盘否定,觉得中医不科学,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的治疗手段。

  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对中医的理解,主要原因是民众不了解中医,导致对中医的认识缺陷。但又渴望健康,不得不去面对医学问题。

  浙江名中医吴南京,从医近三十年,技术之精已入化境,但他却弃医从商,这是中医界的一件憾事。值得庆幸的是他热衷于中医的科普,把自己的中医心得先后整理成了《医道求真》《医道存真》《医道传真》《百姓中医实用手册》《杏影》《三真补遗》《杏林外史》等十几本书籍,考虑到民众很难静心阅读,于是又做了《吴南京中医100讲》的科普视频。吴南京出版的这些书中,最有意思的当属《杏林外史》。

  《杏林外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写到现在,整整跨越半个世纪,书中把不同时代的人对中医的认识,通过长篇小说的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同一时代不同层次的人,对中医的知识也有很大的差别。书中讲到的省委大员和企业巨头,他们的思想就很通融,对自己看准的医生也很信任;而一些处长、科员反而显得自己很聪明,道听途说中得到的一点小道消息当作医学的真理。如书中讲到的马卫强,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对绿豆能治百病的信息深信不疑;李子光一个精明的商人,面对自己女儿的疾病在选医治病方面可谓用心良苦,最后女儿却死于非命。

  业有专长,在官场精明者或在商界能混的人,不见得就懂中医。社会上所听到的这些懂中医的人,无非还是停留在偏方或所谓的秘方上,要么沉迷对于那些借助于宗教玄学宣传中医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社会现象?吴南京认为是历史问题。中医的历史很久远,几乎每个村,每个村民手中都有几个偏方,民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会误认为中医就是几个偏方治病。《杏林外史》中苏丽丽作为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士,后来她把儿子送到吴炳华边上学中医,还是认为吴炳华的中医技术是源于当年在中医学院图书馆里抄来的秘方。何况是业外人更不能明白其中三味。

  造成全民谈中医,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不懂得尊重医生。《杏林外史》的结尾,吴炳华在德胜岩上对钱朝霞说要去赚钱,这也暗示了吴炳华已经不再从医。因为吴炳华一心为病人,最后得到的是让病人更加俯视,要通过行医赚钱,这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吴炳华的孩子渐渐长大,家里的开支也增加的情况下,实在无力再为病人无偿服务,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病人不懂得尊重医生,医生又不傻,自然也是对病人治疗不会特别用心,这样一来,病人怎么会的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于是病人就觉得自己去学会中医,以免在生命关键时要求人,这其实是有些自大者意识的狭隘,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尊重社会分工和交换的社会属性。

  吴南京从他出版的书中可以看出来,他不仅研究中医,还在研究人性,他也直言自己一直花心思在研究病人的心理。所以对医患关系吴南京非常的敏感,有一点不对,他马上就是走为上,不会和病人纠缠下去。吴南京说《杏林外史》百分之七十是写他自己的中医历程,包括他的种田、做香菇、习武等等,全都是他成长经历的真实情况。现实中的吴南京最后弃医从商,《杏林外史》中的吴炳华最后是选择了去赚钱。谁都没有错,社会就是这样子,谁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力。

  《杏林外史》中形形色色的人,在他本专业内很强干的,面对中医自以为很懂,其实是一张白纸。但中国长久的小农经济,导致了民众小农式的思维狭隘,这也是社会现实。特别是一些年过半百了,看到国家扶持中医,还来学中医,吴南京对这种人只是在边上看笑话一样的对待。吴南京说义乌有些农民,原来房子没有拆迁时,显得奴性十足,因为房子拆迁政府给了一大笔钱,马上就变得很聪明,讲话做事也很神气。对中医学的认识,其实就是由这种心理造成的。原来很穷的小农民,后来读大学混了个科长、处长之类的职务,或办个小厂赚了点钱,这样的人内心最易膨胀,最易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吴南京说“现实生活中,知道我是初中毕业的人,都会觉得中医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民间中医,民众只会来俯视,这些俯视者都会认为‘你吴南京一个山村里出来的初中生都能学的中医,我学不了?’这是国民的心态问题。”

  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中国民众对择医治疗上非常的矛盾,觉得自己很懂,觉得自己不缺医生,但往往一个小感冒都弄得一家人焦头烂额,非常的郁闷。吴南京因为所接手的疾病十之八九都是别人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或危重病,病人因病而留心医药,加上现在媒体关于健康的信息量大,这些病人来找吴南京治疗时都是一套一套的谈中医,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但从病人口中得知,病人的病情原来也只是一个小毛病,治来治去治成了大病。吴南京说“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一方面很重视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尊重专业技术人员。道听途说得来的那点小道消息,就误以为自己很牛了,其实那点知识充其量无非茶余饭后用来聊天的谈资,真用于治病和养生,只会害人害已。”

  《杏林外史》中写到了众多病人想治病,又不想花钱的情况,这是中国人对待民间中医的常态。没钱的小百姓在民间中医面前装可怜,有钱有权的在民间中医面前显摆,其用意不外是不想花钱或用极少打发乞丐的钱来打发民间中医。

  为什么会形成针对民间中医不想花钱?因为民间中医青一色是底层农民的娃,行医只是这个群体为了混口饭吃的一个手艺活,也是被社会俯视的主要对象之一。另外找民间中医治病十之八九不能报销,病人习惯了报销治病,要自己掏钱就舍不得。有钱人觉得给钱民间中医不值,没钱人觉得从官方医院那里索取不到就到民间中医这里来索取。吴南京说“我行医这么多年,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攀交情、炫耀、显摆、装可怜、道德绑架,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治病不想花钱。我实在厌倦了这样的职业,所以放弃去从商。但又余心不忍,所以写书、讲课做科普。只要我自己不和病人面对面,这就轻松了。”

  对于把中医全盘否定的人,也是因为对中医不了解,也是因为狭隘的小农思想和街痞文化在作怪。这和当年的胡适一样,原来没有亲身经历中医的疗效,于是大骂中医,后来中医治好了他的糖尿病,于是又来捧中医。胡适是大家,他是敢直面社会现实。现在不同的是,否定中医的人,心胸远不如胡适开阔,哪怕知道中医真实有效,也不会为自己曾经错误的言语承认错误。吴南京说这种人是懦夫行为,是一群无知狭隘的懦夫。

  十年前,一个科普作家骂中医一无是处,于是有个名老中医跳出来和这科普作家辨论,最后这个名老中医弄得灰溜溜的。五六年前,北京某医院有人提出中医脉诊和西医B超进行比较,看谁的准确率更高,中医界一片沉寂。也有一个电台的主持人找到吴南京,他来对接吴南京去应战,但吴南京要玩一场大的。吴南京要求就在对方医院,把住院病人全部编上编号,再把这些编好放在暗箱里抓阄,各抓五十个病人,在医院里无死角的安装监控,二十四小时叫人盯着,谁也不能作弊的前提下进行比较治疗,为期三个月,看谁的治疗效果更好。没想到此主持人说吴南京是疯子,不敢再玩下去了。

  吴南京是一个开创性的人,他的行为不太符合中国儒家的价值观,他对中医突破了很传统理论,治病从气化角度入手,独创“五脏三焦气化”为宏观指导的中医模式,这样的一个人,他完全不同于体制内的名老中医,是敢面对各种应战的。他曾批评和科普作家打口水战的名老中医,吴南京说“真实治病水平不行,在体制内混个专家还真把自己当专家了,这是入戏太深,忘记了自己是谁。打口水战有什么好玩的,要来就真刀真枪的干一场,治给那些鸟人看看,什么是中医的疗效。”《杏林外史》中多次写到吴炳华面对危重症的生死相搏,但小说中的吴炳华,远不如现实中吴南京来得精彩。现实中的吴南京是以治疗疑难危重病和急诊出名的,这一路风风雨雨的经历也不是哪个业界的人所能比拟,自然有这样的底气敢去面对。吴南京说“我写《杏林外史》是为了中医科普,而不是写个人传奇,所以选的内容都是偏向于开心的,如果我是真实的写个人传奇,我的人生比小说要精彩十倍以上,当然读者也会看得郁闷,太苦涩了。”小说中的吴炳华是学中医为主,业余学武,而现实中的吴南京,武术才是他的老本行,他是毕业湖南体育学院的。从浙江庆元大山里一路折腾到杭州省城定居,可以说是一路风雨,这过程谁能知道他经历了多少苦涩。

  民众所认识的中医和中医人,还是停留在小农思维上,还是以那种祖祖辈辈留下的那点以验来对待,自然是雾里看花的样子看不清中医。

相关标签
中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同根同梦,中医药薪火相传
同根同梦,中医药薪火相传

  近日,同根同梦•2018全球华人中秋联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邀请世...[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