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肿瘤科 > 肿瘤科 > 陈健行 应用基因组学进行PD-1/PD-L1疗效及不良反应管理的探索

陈健行 应用基因组学进行PD-1/PD-L1疗效及不良反应管理的探索

时间: 2019-04-24 11:4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来自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的陈健行教授(Chien-Shing Chen M.D.,Ph.D.)在4月20日国内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内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高峰论坛上就《...

摘要:

  来自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的陈健行教授(Chien-Shing Chen M.D.,Ph.D.)在4月20日国内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内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高峰论坛”上就《免疫肿瘤学临床实践时代的基因组学》发表了主题演讲。

  4月20日-21日的高峰论坛,邀请了包括王晓东院士、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祥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J.Joseph Melenhorst教授、纽约医学院Mitchell S.Cairo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武汉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美国梅奥Dong Chen教授和Andrew L.Feldman教授等该领域的优秀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介绍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大会吸引了近千名医生注册参加。

  伴随“O药”、“K药”、特瑞普利单抗以及信迪利单抗在国内的陆续获批,现在国内对于癌症的治疗已经有多个免疫检查点遏制剂(ICIs)上市,肿瘤患者和医生有了更多对缓癌症的武器。抗PD-1药物作为ICIs的其中一类,其临床应用目前有许多热点话题。陈健行教授在国内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高峰论坛分享了他的实践和观点。在陈健行教授的报告中,囊括了目前从消费者到专业水准的精准医学时代对于基因及生物标记物的应用现状分析、全球及国内免疫检查点遏制剂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的现状、免疫肿瘤治疗和基因组肿瘤学实践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陈健行教授向现场数百位参会者分享了对于基因组肿瘤学实践中如何进行平台选择,目前可以根据哪些已有标志物进行有效性的预测等话题。更为重要的是,陈健行教授从实际的案例出发分享了他在临床实践中预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经验,列举了翔实的病例资料、就如何筛查和预防以及探索性应用生物标记物进行了展望。其中谈到在2019年3月1日发表在Clin Cancer Res上的一篇文献,报道了98例黑色素瘤患者在基于抗PD-1的疗法通过筛选患者的65种细胞因子后,发现在单一毒性评分中整合11种细胞因子,可以用于预测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这个发现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些PD-1相关的不良反应非常具有临床价值。无论对于实体瘤还是血液肿瘤,应用免疫疗法需要特别关注毒性管理的五大方面,通过预防、预期、检测、治疗、监测的多个维度确保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

  在总结中,陈健行教授特别提示与会者,免疫检查点遏制剂在国内的实践改变了癌症治疗的预期,尤其在现实世界中,医生需要有更多准备应对进行联合治疗、并管理患者的期望和副作用的复杂性。此外,与基因组平台链接的高质量临床数据是推进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和毒性预测的关键所在。在给与PD-1药物治疗之前以及持续监测过程中,临床评估工具仍然是保障免疫检查点遏制剂实践的黄金标准,期望通过临床科学家更多的努力能尽快开发出可更好预测PD-1及PD-L1毒性的新工具。

  陈健行教授,医学博士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及执行总监

  美国肿瘤内科专科教授医师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特聘顾问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关标签
肿瘤
治疗
基因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