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肾病 > 苏州康复医院-苏州同济医院提醒 预防肾结石 孩子别乱补钙!

苏州康复医院-苏州同济医院提醒 预防肾结石 孩子别乱补钙!

时间: 2019-09-17 14:2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肾结石主要是由长期生活习惯引起,一般都发生在成人身上。近日,苏州同济医院结石科吴洪军主任就接诊了一名年仅8岁的肾结石患儿(化名云云...

摘要:

  肾结石主要是由长期生活习惯引起,一般都发生在成人身上。近日,苏州同济医院结石科吴洪军主任就接诊了一名年仅8岁的肾结石患儿(化名云云)。

  惊呆!8岁孩子得肾结石

  云云家住昆山,小姑娘活泼可爱,一直很健康。一个多月前,云云突然哭着喊肚子疼,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孩子疼得在地上打滚。云云的父母见状,赶紧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结果让他们吓了一跳——右肾多发性结石!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肾结石?云云的父母有些无法理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他们带着孩子来到苏州。在苏州同济医院CT检查发现,云云的右肾有一颗1.1厘米×0.8厘米结石,还有右肾积水症状。

  “8岁孩子的肾脏正常只有3厘米×4厘米×5厘米大小,相对来说,这个小女孩的肾结石已经算很大了,并出现了肾积水,如果再不治,结石在肾脏里活动很容易损伤肾脏功能。”苏州同济医院结石科吴洪军主任介绍,尽管孩子年龄小,手术难度较大,但从各方面权衡,还是决定尽快实施取石手术。

  手术很顺利,术后复查显示结石已经全部取净,云云目前正在住院休养,近日将痊愈出院。

  提醒!家长别给孩子乱补钙

  年仅8岁的孩子怎么会患上肾结石?对此,苏州同济医院结石科吴洪军主任表示,儿童肾结石形成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先天性尿管畸形、代谢等因素有关。

  现在许多父母以为给孩子补钙要多多益善、越早越好。事实上,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补充过量,就必须通过肾脏代谢,反而增加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一般儿童肾结石会出现腹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食欲差等症状,家长一旦发现,应及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专业科室进行规范诊治。

  此外,人体缺失水分,也会使得尿液的结晶也更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石。所以,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应多多补水,定时饮水,而不是等到口干舌燥时才进行补水。

  哪些吃法会“制造”肾结石?

  1.超量补充维生素C

  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可增加正常人尿草酸的排泄。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C补充剂,可能会导致草酸钙结石。

  对策: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宜为100毫克,可从新鲜蔬果中获得。维生素等营养素,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过量或不合理补充,将适得其反。

  2.镁摄入量不足

  缺乏镁,会增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风险;适当补充镁,可降低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对策:多摄入紫菜、小米、玉米、冬菜、苋菜、辣椒、蘑菇、杨桃、桂圆、核桃仁等镁含量高的食物,以防结石形成。

  3.维生素A摄入不足

  因维生素A是维持尿道内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质,有助于阻碍结石复发。若缺乏维生素A,则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

  对策: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平时可适当进食胡萝卜、绿花椰菜、洋香瓜、番瓜、牛肝等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但是,补充维生素A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中毒。服用补充剂前较好请教医生。

  4.过多摄入维生素D

  过多摄入维生素D,能产生过量维生素D3,促进肠内钙吸收,引起高钙尿的发生,增加了肾结石发生的风险。

  对策: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宜为10~15毫微克。除了海鱼外,膳食中含有大量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需要注意的是,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容易引起过量。易罹患肾结石的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

  预防肾结石,要做到以下5点

  值得一提的是,预防肾结石发生,除了调整食谱,阻止食物“制造”肾结石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改变单一的饮食方式,注意饮食搭配,进食适量。吃晚餐不要太晚,也不要太饱。

  ②保证每日至少摄入2500毫升水,晚间也要饮一定量的水,有利于防止肾结石的形成。

  ③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憋尿,远离烟酒。

  ④保持良好心情,积极参加有氧运动,让机体充满活力。

  最后,苏州同济医院结石科吴洪军主任提醒:孩子如果突发结石痛,家长可通过热敷于绞痛一侧的腰部、喝热水等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疼痛,过后无论疼痛有无缓解,都需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确定病情,对症治疗。

相关标签
补钙
肾结石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