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抗病毒类药物的作用: 核苷(酸)抗病毒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遏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后,乙肝病毒的复制很快受到遏制。但乙肝...
核苷(酸)抗病毒类药物的作用:
核苷(酸)抗病毒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遏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后,乙肝病毒的复制很快受到遏制。但乙肝病毒并没有被清除,只要停药,病毒就会重新复制。因此,病人必须坚持每天服药,长期治疗,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保持在可以遏制病毒的有效浓度之上,才能达到有效遏制病毒的目的。因此,医生们常常要求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好的“依从性”。
核苷(酸)抗病毒类药物为何不可漏服?
抗病毒治疗不仅表现在坚持治疗上,而且也不能漏服药。经常漏服药可明显影响药物的疗效。从图2中可以看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必须保持服药率在95%以上,也就是说100天治疗漏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每周漏服1次,服药率仅为85.7%,其疗效就会从81%下降到25%。
李亚磊:治疗的依从性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容易导致病毒耐药。这是因为被药物遏制的病毒并不“甘心失败”,只要遇到时机就会“疯狂反扑”。变异就是它们“反扑”的一个手段。
核苷(酸)抗病毒类药物为何发生耐药?
在未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以前,大多数乙肝病毒都是对药物敏感的野生病毒株。服药后,它们很快受到遏制,不再复制新病毒基因了。极少数病毒抵抗力很强,在药物的攻击下会改变自己的基因结构,使自己能够耐受药物的攻击。这些病毒被我们称之为耐药病毒。
如果不能坚持服药,吃吃停停或减量服用,病毒遏制不彻底,就会使它们得到“反扑”的机会,发生耐药性变异。久而久之,耐药病毒越来越多,HBV DNA就会反弹,ALT也会再次升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已出现的新技术已能在核苷抗病毒类药物反复耐药上做出革新。
李亚磊:乙肝患者选择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便是终生服药,且不可中断漏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已有新的技术改进了抗病毒药物的弊端,801治肝体系的诞生革新了乙肝患者的治肝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