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妇产科 > 妇科 > 蕴美生命:卵巢早衰可以通过俄罗斯试管婴儿备孕吗

蕴美生命:卵巢早衰可以通过俄罗斯试管婴儿备孕吗

时间: 2019-08-23 10:1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志飞

  卵巢早衰是女性都在担心的问,有人问在促排卵治疗以后,耗竭了卵巢的卵泡,40岁不到就闭经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

摘要:

  卵巢早衰是女性都在担心的问,有人问在促排卵治疗以后,耗竭了卵巢的卵泡,40岁不到就闭经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试管婴儿就是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促排卵是在试管婴儿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主要是为了一次性获得较多并且质量较高的卵子。

  在俄罗斯试管婴儿流程中,排卵与胚胎植入均与女性相关。有些来咨询的女性也有提出做试管婴儿的过程,因为服用促排药物而导致女性卵巢早衰的担忧。

  为什么会有试管婴儿致女性卵巢早衰的说法呢?

  主要在促排的过程有的人因为过量使用促排药物而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因为这个症状带给女性的伤害非常大,多见于促性腺激素(HMG/HMGhCG等)治疗期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增加、卵巢增大、胸腹腔积液、少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衰、血栓形成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目前医学界对卵巢早衰与促排卵药物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大多数专家认为促排卵药物不会耗竭卵巢中的卵泡。通过监测排卵手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可以降低并发症概率的,出现卵巢早衰仅仅是个巧合。

  少数妇女使用促排卵药物后出现了卵巢早衰,未必是药物的作用,因为卵巢早衰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女性为了怀上双胞胎儿自行服用促排卵药,一旦发生问题,一定是得不偿失,而滥服促排药物则会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俄罗斯试管婴儿专家介绍,采用控制性超排卵来增强与改善卵巢功能,以达到不受自然周期的限制、获得多个健康卵子的目的,提供多个胚胎移植,并尽可能使黄体发育与子宫内膜功能同步。这也就是说,试管婴儿的女性需要通过药物或激素的刺激,人为地一次排出多个卵子。

  女性自然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在进行试管婴儿实验时,不易安排取卵时间,而且自然周期中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发育,受精后只能形成一个胚胎,而移植一个胚胎的妊娠率是很低的。控制性超排卵(COH)是目前常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所谓控制性超排卵是指以药物的手段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诱发多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从而为一系列的辅助生殖技术(ART)奠定基础。

  女性卵巢中与生俱来的卵泡数量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卵泡排没了就是卵巢衰竭,由卵泡产生的雌激素也会逐渐减少,女性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

  卵泡的早期发育需要经历几个月经周期的时间,是分批被“募集”而启动发育的,从它们开始发育到排卵前状态大约需要85天,前70天不受促排卵药物的影响,其间发育的卵泡数量不断减少。

  月经周期开始时,一组被募集的卵泡经历了70天的发育后,对促排卵药物产生反应并加速生长,最终有一个或数个成熟卵泡能顺利排卵,剩下的则走向凋亡。因此,促排卵药物耗竭的充其量只是这一批次的卵泡,而不会影响到卵巢中未被“募集”和启动发育的卵泡。

  在女性的一生中,卵泡的数量是有限的,当所有卵泡都耗尽之后,由于雌激素不再分泌,皮肤、身材也会大受影响,卵巢功能减弱,这样也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早衰”。

  通过科学的理解,便会正确认知,做试管婴儿的促排过程,并没有将卵泡提前预支。促排药物的使用,应该恰到好处,促排卵药物计量适当使用,才能有效获取满意胚胎数目,同时又能让胚胎有良好的发育潜能。俄罗斯试管婴儿医院通过个体卵巢评估情况及卵子数进行剂量的合理测算,了解以往病史,结合多项检查数据给出个性化促排方案,想要怀孕的几率高,往往取决于胚胎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卵巢是女性身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保养好卵巢可以促进女性的生殖健康,确实可以调节内分泌,延缓衰老。关于保养卵巢,除了避免过度熬夜外,更要避免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减少自己焦虑抑郁等紧张心理,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标签
卵巢早衰
试管婴儿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