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中国灸——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中国灸——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时间: 2017-07-17 15:1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萌萌

“未病”两字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

摘要:

  “未病”两字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发挥。归纳历代医学家强调的未病概念,它具有多重含义。

  具体分析如下:其一是“尚无病”之未病。进一步分解出“平人”、“未病之病”两个属概念。“平人”:即《内经》所谓的“阴阳平和”之人---个体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内在脏腑气血功能有序,心身机能协调,且还涉及个体与外界环境的适应与和谐。在此“未病之病”者,已是“平人”,而是潜在的、有可能生病的未病之人,但目前征兆并不明显,不易发现。

  其二是“已病”状态下之未病。进一步也可分解为两类情况:“病虽未发,征兆已见”:如《素问·刺热篇》所言:“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已病尚未传变”:尚仅停留在某一脏(某一阶段),并未累及下一阶段(他病未发)。可见中医学的“未病”是个笼统的概念,它既包括尚无病者,也包括已病者,尚无病与已病之间还兼有一“欲病之病”者。

  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的标志是阴阳平衡,是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形成一种和谐的动态平衡。在中医理论上,对“亚健康”这一内涵,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这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是人体在中医理论上所谓的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的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其中亚健康则是从健康到疾病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是指“未病”状态。

  在我国医疗体系是在“治已病”的导向之下,人们在生病之后去看医生,并且长期处于养病状态,既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也缺乏健康管理知识;现在医生的职业压力导致了他们只能顾得上“末端治疗”,没有从“源头”唤起人们“治未病”关注亚健康的意识。

  人们常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其实是对“治未病”的理念的深入理解。首先,每个人应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生病、少生病;其次,要定期做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第三,即使是药物治疗最终也要依靠人体免疫来达到治病目的,在“养病”过程中注重养生,防止病情转移或者复发,从而维持身体健康。其实,老祖宗早就把“治未病”法宝交给了我们,只不过我们一度视而不见,更多人也不知道怎么做到“治未病”。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国灸法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治未病”的良方,但是传统的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的艾灸,有着操作人员不够专业,艾灸烟熏环境不适,温度不易控制造成灼伤等弊病,而今中国灸产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运用自动无烟发热新技术解决了传统灸法明火明烟的弊端;运用自动控温技术,把温度控制在42至46摄氏度,并持续发热8至12个小时;运用微米技术对中草药进行粉碎,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渗透力;运用临界溶解新技术再加温到4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液化,从而为分子透皮创造良好的热动力。

  这些核心技术的取得和各种灸法的采用,既传承了中国灸法的精髓,又克服了诸多弊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令中国灸法既增添了新的活力,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绿色医疗”的特色,使灸疗不再是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个方便、安全的过程。

  现在正值三伏天,是用灸法进行冬病夏治,治“未病”的好时机。正所谓“一寒生百病”,寒冷降低了人体免疫力,诸如筋脉缩紧、四肢屈伸不利、骨关节炎、风湿、心痛、胃痛、腹痛、腰痛等都与“寒气”相关,要是等到病发时再临时抱佛脚,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在阳气最为旺盛的盛夏,进行针对性的灸疗,则如有天助,疗效倍增。

  现在,国内的灸疗龙头企业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伏灸套装现已正式上线!

相关标签
中国灸
治未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仁和牡蛎杞草真实效果反馈,不看后悔
仁和牡蛎杞草真实效果反馈,不看后悔

陈老师来自中医世家,自幼随叔父学习中医,得到父辈真传。辨证施治,采煎炮...[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