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约根森,男,1954年出生,德国人,1993年创办德视佳眼科诊所,擅长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老花眼和白内障。
做过10万多例手术,把良好沟通放在**
约根森博士,把德视佳眼科带到国内——帮国内患者“摘眼镜”
约恩·约根森,男,1954年出生,德国人,1993年创办德视佳眼科诊所,擅长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老花眼和白内障。
63岁的约根森博士,精力充沛,他坐在《生命时报》记者对面,五官分明,脸庞英俊,目光锐利,像极了电影《007》中的男主詹姆斯·邦德。当他用热情洋溢的声音讲述时,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他从骨子里对眼科手术的热爱。
痴迷手术的超人医生
约根森出生于一个船商世家。从小,他就被作为家族事业继承人培养,偏偏他对做生意不感兴趣,更喜欢捣鼓一些精细的小玩意儿。做手术满足了他对动手操作的喜爱,眼科手术立竿见影的效果最让他痴迷。于是,他果断选择去南丹麦大学就读医学本科,之后到德国汉堡艾本德眼科医院深造。发现自己对屈光手术兴趣浓厚,他又到该领域优秀的眼科研究中心——美国纽曼眼科研究所接受培训。
1993年,学成归来的约根森,在德国汉堡创办了第一家眼科诊所。当时,激光治疗屈光近视手术还是一项新技术,不少人不知道近视眼能通过手术治愈,普遍担心术后会带来不良反应。一向严谨的约根森不断锤炼手术技巧,顶着巨大压力,成功地把这项技术引进德国,成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约根森还主张将白内障手术从需要住院的临床手术,变成无需住院的门诊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便利。
在做高度近视手术,约根森的手术切口只有2.02毫米。切口越小,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越少,患者能迅速得到恢复。声名鹊起的约根森随后在欧洲创立了22家诊所。2010年,他被德国严肃类杂志《焦点》列入“德国优秀医学专家”名单,并被评为“汉堡地区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领域的优秀医生”。约根森并未沾沾自喜,反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工作。员工眼中的约根森是个“超人”,“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深夜11点还在发文件,早上4点多就会起来,上午密集手术20例,下午继续完成10多例。”但约根森认为,做手术不是累活,而是一种乐趣。
严格标准,善待患者
“在德国,我发现诊所里的国内患者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三四十人前来问诊,这些患者不是高度近视,就是老花问题。”2012年,约根森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来国内给患者“摘眼镜”。
前来咨询的国内患者对手术抱有害怕和犹豫,让约根森在筹备上海诊所时,把与患者良好沟通放在**。德国有统一的术前谈话单,一般有三到四页纸,图文并茂,非常便于患者理解。每次手术前,约根森要求员工拿着谈话单,将具体诊疗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不同恢复期出现的症状等,事无巨细地告诉患者。他每次都对员工强调,热情而友好的术前交谈,能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困惑。
约根森也看重患者体验。他把诊所设计为舒服的“憩息地”:白色的工作台,底墙漆成暗红色,墙壁挂着风景画。患者在等待时,可躺在沙发上喝咖啡、听音乐。无论是卫生环境还是手术操作,他都严格化标准。洗手台的凹型弧度,都经过测量设计,保证溅出来的水,不超过底部30厘米;所有的注射器抽吸药液,必须有一个特殊过滤器,以防药液污染。
手术台上的约根森非常贴心。遇到坐轮椅的患者,他很自然地帮助护士把他抱到病床上。他喜欢把病人当成朋友,会和每位术后患者合影,把照片珍藏下来,并给他们寄一封亲笔信,上面写着:“我很高兴成为您和您全家的视力保健专家”。
做一名有人情味的国际医生
“国内是个具有人情味的国家,在德国,患者在等候区都自己看书读报,很少交流;但国内患者非常爱聊天,不一会儿病友之间就成了朋友。”约根森说,这样的人际交往习惯下,如果自己做得不好,招牌砸得也很快。因此自己必须确保手术品质,才能赢得国内患者的信任。
约根森回忆道,自己在国内的首台手术是无刀飞秒激光老花眼矫正术。当把激光探头在患者眼球上“切”开2毫米口子时,他完全抛掉了在德国做过上万例类似手术的自豪感。直到制订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中,一切完好结束时,他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25年来,约根森一共做过10万多例眼科手术,包括5万例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5万例屈光矫正手术。面对每一例手术,他丝毫没有怠慢,始终坚持每个人每只眼睛都是单独个例。为帮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他组织医疗团队前往秘鲁、多米尼加等国做义诊。哪怕当地条件艰苦,吃不好、睡地板,但看到术后患者笑容满面、载歌载舞时,他才真正感到一个医生存在的价值。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