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刷遍网络,文章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
近日,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刷遍网络,文章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只需要取患者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注:没说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
罗永章在采访中辟谣说,“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他认为,由于射线剂量大和费用较高等原因,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经常性地使用,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病人预后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具体的监测方法是,癌症病人在传统方法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人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持续地监测。
“癌症高发”致相关言论受追捧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因癌症死亡1200万人。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达到281.4万,也就是平均每分钟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经超过8人,很多人因此谈癌色变,寻找癌症监测和治疗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全世界众多科学家为之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得新的监测和治疗手段信息一问世就受到大众的追捧和传播。事实上,同“一滴血可测癌症”一样被误导的医学谣言还真不少,比如“脐带血包治百病”。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其中含有丰富的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脐带血具有配型相合的要求较低,移植后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程度较轻等优势,在恐惧式营销的推波助澜下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脐带血目前已用于80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2009 年卫生部颁发的《脐带血造血**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我国批准脐带血造血**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共计11大类,包括4大类遗传及先天性疾病,7大类获得性疾病。
我国优秀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人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教授表示,脐带血“包治百病”的说法显然是夸大其辞,但它治病救人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公众有必要科学理性地认识脐带血,理性选择是否储存。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