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到了复苏的季节,青草、泥土、各种花儿有了春天的味道,我们常说:“鼻子是生命的启迪”它带领我们感受万物,领略各种风景。
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到了复苏的季节,青草、泥土、各种花儿有了春天的味道,我们常说:“鼻子是生命的启迪”它带领我们感受万物,领略各种风景。如果鼻子有了问题,生命的色彩也就大打折扣。鼻部的疾病有很多种,其中最让人苦恼的莫过于过敏性鼻炎,一方面,它的发病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环境约束,一遇雾霾、花粉等空气污染颗粒必发无疑。一旦发病来势汹汹,除了鼻塞,流鼻涕,鼻出血,头晕眼花各种不适症状出现外,甚至会诱发鼻咽癌,而且异常顽固,吃药、鼻贴,多种方法试过,很难治愈。
自我判断:
我是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我国不同城市中为10—24%(平均11.3%),过敏性鼻炎就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由于对某种物质过敏而产生的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耳痒和咽痒等。过敏性鼻炎长期不愈严重者可导致哮喘。所以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免耽误较好的治疗时机。
喷嚏打不停别把鼻炎当感冒。打喷嚏是人体把气体快速排出的自我保护,人接触了冷空气、接触了刺激性的味道都可以引起喷嚏的反应。如果在三五分钟内连续地打喷嚏这就是不太正常的情况了,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对吸入空气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 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多数患者对“打喷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为是小事,病发时以为是感冒吃点消炎药就完事了。
和许多疾病不同,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并不限于某个年龄段的人群,各个年龄段的都有。韩军宁说,几年前,曾接诊过一个三四岁的鼻炎患者,喷嚏打不停,刚开始家长一直以为是感冒,治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痊愈。
因此,打喷嚏别轻易忽视,如果总是连续性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觉得鼻子堵塞,就该到医院看看,是不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千万别自认为是感冒而胡乱吃药。过敏性鼻炎有四大典型症状: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和鼻塞。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极为相似,约有七成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将其与感冒混淆,服错药物并延误正确诊断治疗。
首先,鼻炎没有全身发热的情况。感冒时会有发烧的情况出现,但过敏性鼻炎没有,这是区分它们最主要的一个症状。
鼻内似有只蚂蚁行走。轻度的过敏性鼻痒者,总觉得鼻内好像有只蚂蚁在行走,忍不住要不停用手揉搓鼻部;重者则难以忍受,还会伴有眼、耳、咽喉、硬腭等多处发痒,常常连着打数个甚至数十个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会自动流出。
儿童会出现缩涕现象。儿童患有过敏性鼻炎,在鼻塞或鼻痒会想要用手掌将鼻尖向上揉搓止痒,并出现缩涕动作,久而久之鼻背皮肤甚至会出现一道横纹。与成人过敏性鼻炎不同,儿童表现为流涕,特别易与感冒等相混淆。家长发现其前期征兆,可以带孩子做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
生活妙方:
早期预防很重要
每年春、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者多半对花粉过敏,但完全避免接触致敏花粉是不可能的,由于花粉症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在春秋二季发病,大多数可以查到过敏的花粉,所以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以下是专家整理的生活建议:
1.避免在花粉数量最高的傍晚出门;
2.每年的4月份~5月份和7月份~9月份,春天的树木和秋天牧草类植物开花,空气中成吨的花粉在飘散,花粉过敏的患者要减少户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
3.关上卧室的窗户睡觉,可以防止花粉在夜晚飘进房间;
4.不要去郊游或钓鱼;
5.去海滨度假,因为海风可让花粉留在内地。晚上要淋雨,并洗头发,以祛除花粉;
6.戴花粉防护口罩和眼镜;
7.开车时关进门窗;买新车时,选择通气系统里装有过滤花粉装置的,定期清洗空调积尘网。
长年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多半对尘螨过敏,可采取以下几种预防措施:
1.控制室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对减少尘螨繁殖是很重要的,保持屋内相对湿度至60%以下;
2.用54℃热水洗床单、枕头、毛毯,每周2次。对儿童布娃娃等玩具定期清洗前放在冰箱内24小时或在热水中清洗,可以祛除或减少尘螨的数量;
3.推荐使用纤维针织套,其比普通棉床罩能显著减少尘螨过敏原。使用合成纤维制成的枕头和毛毯;
4.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螨以及杀尘螨洗剂清洗衣物寝具窗帘;
5.定期清扫房间,使用高效真空吸尘器、打扫时避免扬尘或者在打扫1个小时后进入房间。;
6.房间减少使用纯毛类制品、地毯;
7.避免饲养猫、狗等宠物,如果饲养需剃毛,并且勤洗澡;
8.冷冻、太阳照射可以杀死尘螨,但不能祛除残体;
9.每月清洗一次空调过滤网,可以减少尘螨数量。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室内居住环境不断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从而改善与改造居住环境,控制并减少室内过敏原,已经成为减轻过敏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关阅读:
过敏性鼻炎病因
过敏性鼻炎症状
过敏性鼻炎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疾病诊断
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