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在大力推广统一的社保卡,规定持卡人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但是,相当数量的医院挂号却不能使用医保卡;另外,自费患者则必须凭就诊卡挂号。
去家医院就办一张就诊卡,慢慢地,手头竟然有了十多张不同医院的就诊卡。为方便患者就诊,目前我省许多家医院推出“诊疗卡”。可不少人吐槽,到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卡,钱包都被卡挤爆了。“这些医院之间为啥不能‘互通有无’、互相刷卡?”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尚林指出,诊疗卡“各自为政”,加重患者负担,使信息无法统合。
记者走访发现,自从我省各大医院推行就诊信息化后,这个问题不断凸显。“更让人不解的是,如果我忘带诊疗卡,还得重办一张。”带孩子到省人民医院看病的郑新华说。
“为什么不能办一张卡,各个医院都能用?”郑新华说,至少一个城市里的医院能通用。
以北京市为例,早在2004年北京市卫生局就开始推行实名制就诊卡制度,现在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要求凭各自的就诊卡挂号。
近年来,国内在大力推广统一的社保卡,规定持卡人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但是,相当数量的医院挂号却不能使用医保卡;另外,自费患者则必须凭就诊卡挂号。
当然,就诊卡的功能不单是挂号。一院一病历的时代,大家恐怕不会陌生,虽然后来各市推行“一本通”,但因患者容易忘带病历而临时补办,不仅家中病历堆积,也造成病史记录混乱。
为解决纸质病历存在的问题,2010年9月28日,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内13省29家医院率先展开电子病历试点。虽然尚未完全替代纸质病历,但就诊卡已开始承担记录病人数据的职责了。
据了解,目前,在省会郑州,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大学三附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市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均实行诊疗卡看病。这些卡除名称不同之外,功能基本相同:拿着该卡,可在医院内办理就诊、交费、取药、检查、入院、结账等事项,另外,电子病历和处方也记录在里面。
邹某与周某在相识在舞厅,去年周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去医院查出癌症晚期,...[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