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祖斌负责的南新村有562户村民共2012人,其中有278位高血压签约患者。他算了一下,基本上每位高血压患者每月的药费都在30元~40元。
家庭医生如何把慢性病患者管起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在门诊可以有什么作为?上海市青浦区将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命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在金泽镇开展农村医改新模式试点,探索如何在管好钱的同时管好健康。
■金泽试点:双“管”齐下
“龚医生,听说天冷血压会升高,你快帮我看看血压高不高?”在青浦区金泽镇南新村卫生室,63岁的冯老伯一见到他的家庭医生龚祖斌就连忙上前询问。
冯老伯患高血压多年,看邻居吃复方利血平降压,他也跟着吃,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一次体检中,冯老伯查出患有糖尿病,考虑到长期服用复方利血平会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龚祖斌帮他把降压药换成非洛地平缓释片,这药不仅对血糖没有影响,降压效果也更好。更重要的是,在新农合按人头预付方式改革试点中,冯老伯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在村卫生室拿高血压治疗用药,可在80%的报销比例基础上再享受20%的减免,从而达到完全免费。
2011年9月,金泽镇启动以家庭医生为管理主体的新农合按人头预付方式改革试点。试点以高血压人群为管理对象,30位家庭医生每人对口负责一个村,通过筛查确定,全镇30个村共有6325位参加新农合的高血压患者。根据按人头预付方式,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位家庭医生的实际签约人数,给予相应预付基金,并设置考核指标,要求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要低于青浦区平均水平,高血压病人的社区首诊率和满意率要逐年提升,高血压病人的二级医院转诊率要合理下降,高血压病人的药物费用要合理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考核一次,如果家庭医生各方面的工作都达标而费用又没有超支,将获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的适当奖励。
此前,青浦区卫生局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参照疗效与价格两个指标,从5大类治疗高血压药物中选出10种降压药,确定高血压患者人均每月药费为60元。非洛地平缓释片一盒9.7元,冯老伯现在每月吃3盒,药费在30元左右,远低于每人每月60元的指标。一年多下来,血压控制得很稳定,冯老伯对龚医生更加信任了。
龚祖斌负责的南新村有562户村民共2012人,其中有278位高血压签约患者。他算了一下,基本上每位高血压患者每月的药费都在30元~40元。不过,管钱只是手段,管好健康才是最终目标。如此双“管”齐下,药费减免,吸引了居民到家庭医生处首诊。“现在很多居民都像冯老伯一样,自觉找我看病。很多健康知识宣教,他们也能听进去了。”龚祖斌说。
■青浦先行:三“赢”可待
这一改革试点方案由青浦区卫生局与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同设计。青浦区占上海市面积的1/10,大部分为农村地区,目前有9万多名农民,新农合参合率已达99.74%。“合作医疗经费来自政府和老百姓,参加新农合后,青浦区农民每人每年支付260元,再由两级政府各补贴500元,每人每年共有1260元。我们想从管理上着手,通过设计一套方案来更好地发挥这笔钱的作用。”青浦区卫生局局长徐春余介绍。
徐春余说,青浦区试行“1+1=1”户籍制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即一位全科医生加一位乡村医生等于一个家庭医生团队,村民可通过该区设立的24小时热线“10101010”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目前,家庭医生制已覆盖青浦区七成户籍家庭,签约户籍人口达38.49万人,共有193名临床医生、171名护士、46名公卫医师和279名乡村医生参加服务。“这就为实行新农合按人头预付制试点奠定了基础。”
据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按照合理定额、超支不补、结余留存原则开展按人头预付制试点一年多来,该镇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从78.50%升至99%,血压控制率从50.25%升至75.18%,社区就诊率从47.24%升至89.63%;人均一级医院和村卫生室高血压药物费用则从58.38元降至38.62元,人均总高血压药物费用从60.03元降至35.85元;对家庭医生的满意率从73.20%上升至96.40%。
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季春华介绍,2013年,金泽镇将把改革试点推广到该镇参加新农合的糖尿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等;2014年,将探索新农合全人群按人头预付改革试点。而新农合重点人群按人头预付试点也将在青浦区的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
徐春余表示,改革的目标是“三赢”:让医疗支出与社区现有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使医疗费用在可控范围内;让农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让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得到确立,建立起有效的诊疗秩序,同时通过建立家庭医生补偿机制,让他们更有动力服务居民。
邹某与周某在相识在舞厅,去年周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去医院查出癌症晚期,...[详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