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陈金铃副教授与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联合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I型干扰素IFN-λ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的能力。
昨日,记者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陈金铃副教授与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联合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I型干扰素IFN-λ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的能力,为感染寨卡病毒导致不良妊娠孕妇的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人感染寨卡病毒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或是症状轻微。但在孕期患有寨卡病毒的母亲所产下的孩子则没这么幸运。寨卡病毒是目前已知单独能穿过(或)感染胎盘,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虫媒病毒。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包括自发性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小头畸形等问题。
陈金铃在研究中发现,胎鼠一型干扰素(IFN-I)具有抗病毒作用。她将野生型母鼠与IFNAR-/-公鼠交配构建孕鼠模型。孕鼠在孕中期感染寨卡病毒后,未观察到死胎,且母鼠体内的病毒水平显著下降。在该模型中,孕鼠自身缺乏一型干扰素信号,但胎鼠体内具有相对完整的IFN-I信号。这表示胎鼠IFN-I信号不仅给予胎鼠自身抵抗寨卡病毒的能力,而且能反馈性协助母体抵抗寨卡病毒。而IFN-λ兼具I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0家族的双重特征,在体外培养中,发现IFN-λ能显著遏制寨卡病毒复制。
该研究明确了寨卡病毒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与感染时间的相关性,揭示了IFN-λ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的能力,不仅从理论上深化对寨卡病毒导致不良妊娠机制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确证了IFN-λ对母胎界面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运用IFN-λ治疗寨卡病毒患者,尤其是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