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疗资讯 > 破解看病难需要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

破解看病难需要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

时间: 2017-10-16 14:35  来源: 人口导报(济南)   编辑: 萌萌

破解看病难是一项造福于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从目前状况来看,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是制约“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瓶颈。

摘要:

  破解看病难是一项造福于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从目前状况来看,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是制约“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需多措聚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

  医疗资源不足:实施资源下沉

  基层农村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缺医少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给群众就医治病带来诸多不便,要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服务供给,亟需补齐服务资源不足这一短板。要以县域“医联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县级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和医疗专家下基层对口支援协作机制,从医疗设备、专业技术等方面给以大力扶持,帮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环境,建好由全科医生、公卫医师、护理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村入户开展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实现规范化、常态化,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提高群众的健康福祉。

  群众看病难:建好农村卫生室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人才匮乏,诊疗设备简陋,使群众生病后常常面临两难——到村卫生服务室看病不放心,到城里看病不方便。还有一些行政村压根就没有卫生服务室,村民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外面跑,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成了城乡居民的共同心病。要扭转农村群众看病难的局面,需尽快补齐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短板,通过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村级卫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就医环境更优良、享受服务更规范、看病更放心满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这是满足农村老百姓看病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分流病人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实现“小病不出村”、“看病不再难”的目标。

  人才紧缺:加强卫生队伍建设

  加大村级卫生室硬件设施建设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基础,但要真正为村卫生室带来持久的“活力”和“生机”,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乡村医生力量、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解决群众看病难,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补齐人才短板是关键。要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举,着力改善人才结构,努力提升基

  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以培养实用型、全科型人才为重点,采取到大型综合医院进修、县级医院实用技能培训、医疗专家临床示范带教、举办疾病防治知识讲座等方式,着力提升乡村卫生人员综合诊疗能力。要积极推行县级医院临床主治医师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班制度,让他们一边为群众诊疗治病、一边为乡村卫生人员传技授业,通过临床实践操作帮助卫生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政府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用感情和待遇吸引、留住人才,让基层医疗工作者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真正成为农民百姓的“健康保护神”。

  群众看病贵: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要积极调整贫困人口新农合补偿等有关政策,采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免费治疗、在辖区外定点机构住院就医降低起付线和提高报销比例以及完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和医疗应急救助等措施,切实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同时,要全面启动实施慢性病救助政策,建立贫困人口在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视情减免等结算机制,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

  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鼓励发展社会办医

  要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为导向,制定实施社会办医资金扶持、并联审批、医保定点以及医师注册、有序流动、多点执业等优惠鼓励政策,积极鼓励扶持具有经济实力和专业技能、热心医疗服务事业的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中医药诊所和康复护理等医疗专业机构,进一步整合利用社会医疗资源,优化基层医疗保健供给机制,缓解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相关标签
医疗卫生
基层
看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医疗服务进家 朝阳区开始试点
医疗服务进家 朝阳区开始试点

家庭病床、上门体检、送药到家、健康移动监测……从北京朝阳区卫计委获悉,...[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