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疗资讯 > 家长暴打女护士 暴力伤医事件为何频繁发生

家长暴打女护士 暴力伤医事件为何频繁发生

时间: 2016-06-17 14:04  来源: 99健康网   编辑: 娜娜

暴力伤医事件频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怪患者家属太极端,有人说是医生不尽责,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医疗效果期待过高,导致心理间失衡所造成的。

摘要:

  暴力伤医事件频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怪患者家属太极端,有人说是医生不尽责,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医疗效果期待过高,导致心理间失衡所造成的。只有找出真正原因,才能进一步避免暴力伤医的行为。近日,深圳再次发生伤医事件,市儿童医院一名女护士被患儿家长殴打受伤住院。记者昨天从市儿童医院获悉:福田警方已介入调查,殴打护士的涉事女家长已经被警方处以十天拘留。暴力伤医的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出现这种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暴力伤医?

  据介绍,6月7日下午,深圳儿童医院发生一起护士被打事件,一女家长带患儿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灌肠室做心脏彩超检查前的水合氯醛灌肠。由于小孩刚睡醒且无困意,在此情况下灌肠,效果可能比较差,孩子可能还会睡不着,可能导致不能配合完成彩超检查。杨姓护士建议家长改约或延后检查时间。女家长知道后很愤怒,责问为什么不提前告知。市儿童医院表示,此前给家长的检查申请单上已明确告知检查前的所有注意事项。

  据了解,杨姓护士到电脑台去记账时,女家长本来抱着孩子已经走到灌肠室门口,她突然把孩子交给与其随行的老人,然后返回来对杨护士进行殴打。诊断书显示,临床诊断显示,杨护士左耳骨膜紧张部穿孔,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全身多处肌肉损伤,腹部肌肉损伤,颈部肌肉损伤,腰部肌肉损伤,皮肤软组织挫伤,头皮挫伤,右上肢皮肤挫伤,右下肢皮肤挫伤。

  记者从儿童医院了解到,伤医事件发生后,医院及时报警。莲花派出所及时出警,到达现场处理。事发当时另一名带孩子看病的男家长目睹了事件全过程,6月8日晚上,这位男家长下班后特意从龙岗赶到莲花派出所配合警方做笔录。市儿童医院方面表示,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遇到问题,可进行投诉。医院对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表示谴责,对待伤医事件必须零容忍。

  暴力伤医为何频发发生?

  从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中可以看到,患者或患者家属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医疗效果期待过高,导致心理间失衡是出现暴力的主要因素。

  在护士多扎几针都会被大打出手的时代,医疗风险事实上是患者与医务人员沟通中最主要的部分,亦是医患矛盾中一个纠结因素。

  医疗风险对患者来说,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众所周知,医疗过程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医疗风险有随机性,也有偶然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人们对医疗风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老百姓对这个医疗过程需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期待。在疾病本身只有70%治愈率的前提下,如果提供服务方,即医护人员,没有公开风险,一旦发生不损害或伤残事件,就会造成患者心理的巨大落差,在落差的悲痛里,便催生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暴力事件中的伤医主角普遍认为错在医生,“我花了那么多钱,以为能治好,结果事与愿违。”而医护人员则认为,疾病本身存在不治性,谁都没法保证,只能尽力而为。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做到充分沟通,相信能够大大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伤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减少很多。

  在谴责暴力事件的同时,各相关方更应注重提高医疗风险内容的公开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

  如何预防暴力伤医?

  1、切实加强安全预警防范。各地市的医疗机构,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驻穗附属医院,要协同当地公安部门设立警务室或(和)警车,所有医疗场所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报警装置,要建立中心监控室,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要健全保卫制度,配齐安保人员,提高防恐防爆能力。要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全员行动,一旦发现情绪异常人员立即报警、迅速隔离、就地制服。要加强医警联动,及时迅速果断处置涉医突发事件以及暴力伤医案件,严密防范重大伤医案件和群体性涉医事件的发生。

  2、严厉打击暴力伤医行为。始终保持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对医疗场所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发生一起打击一起,从严从重处置,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3、全力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司法、公安等部门贯彻全省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营造安全的医疗工作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关标签
暴力伤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