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被纳入调整的主要是临床使用较多、份额较大的中成药内科用药,共涉及1000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15%,最大降价幅度达到81%。
由于中药材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价格波动、信息不对称、流通渠道混乱、药材储备不足等问题,还有在招标环节中,一些竞争性品种已经通过竞价调低了出厂价,都给中成药的价格调整带来一定困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发改委对中成药开展了一系列的“摸底”,包括对上游药材成本进行调查研究,并召开过多次不同形式的座谈会,通过专家评审,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等。
眼下,关于中成药调价的说法有很多,比如降价5%或是15%,或是发改委正在对新版基药的品种进行价格“摸底”,中成药降价可能会延后,意味着进入新版基药的中成药品种可能只需要经历一次降价,而非市场预期的两次降价等。
“从目前来看,这些基本上是业内分析或推测,至于发改委最终会怎么降,什么时候降,还没有明确的日程表。”国内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说,对于企业而言,调价窗口尚未开启,就可以抓紧时间反映自身压力,比如药材成本、人力成本、招标价格等,以免“降价等于下架”。
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的一周中,受H 7N 9禽流感影响,部分清热解毒类药材品种行情出现波动。例如板蓝根从9.5元升到12元,青翘由28元上涨至31元,双花由65元升到110元上下,涨幅分别达到26%、10.7%、69.2%。
另外,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5月份升价品种571个,占总量50%。其中,涨幅在0-20%共276种,占比达48%;涨幅在20%-50%之间共201种,占比达35%;涨幅在50%-100%共73种 ,占 比 达13%;涨 幅 大 于100%;共21种,占比达4%。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