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冲上热搜!一人感染致全家阳性,这病菌到底该咋防?

冲上热搜!一人感染致全家阳性,这病菌到底该咋防?

时间: 2022-08-26 13:1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硕硕

  冲上热搜!一人感染致全家阳性,这病菌到底该咋防?  有这么一种病菌  人感染后可能导致口气重  也就是 口臭  严重者口更臭  ...

摘要:

  冲上热搜!一人感染致全家阳性,这病菌到底该咋防?

  有这么一种病菌

  人感染后可能导致口气重

  也就是 口臭

  严重者口更臭

  这种特殊的口腔异味

  无论怎么清洁都去不掉!

  这种病菌还能

  破坏胃黏膜

  引起 胃炎、胃溃疡甚至 胃癌

  更可怕的是它会 传染

  一起 吃个饭、烫个火锅、接吻

  都可以传染

  它就是:

  昨天

  #男子染幽门螺杆菌致全家老小阳性#

  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大概是近半年上热搜

  最多的病症了

  越来越多的人

  也在体检报告上见到了它

  那么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一定会得胃癌吗?

  要不要查?要不要治?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 单独可以在胃里生存的细菌。

  健康广东人

  据统计, 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主要为 “口—口”传播,共餐易致全家感染。

  专家提醒,多子女家庭,儿童数量越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越高,多代同住也会增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一人感染,全家都要警惕并检测。

  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的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主要影响胃内环境和胃壁结构,导致患者出现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及 胃痛、胃胀、恶心、反酸、消化不良、口臭等症状,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都有影响。

  因此,如果出现 口臭、胃部疼痛、腹胀、频繁打嗝、食欲不振时,就要小心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及时就医并检测。

  幽门螺杆菌确实是 I类致癌物。

  但是, 这并不表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还受遗传、饮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 只有1%发生胃恶性肿瘤,中日韩等东亚地区可能会偏高些。

  另外,从幽门螺杆菌到胃癌,需要15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 不必过于恐慌,但有必要 引起重视。

  幽门螺杆菌是可以通过治疗 根除的。需服用 遏制胃酸的药物(PPI)、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疗程一般为 7~14天,根除率达 90%以上。

  患者在 停药至少1个月后方可复查是否有效根除。

  那么,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根除治疗呢?医生表示,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方案:

  1. 成年人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 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该积极治疗。

  2. 儿童

  儿童的免疫力较低,如果把幽门螺杆菌杀死, 一旦饮食不注意、不卫生,就可能再感染。

  另外,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而且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 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也很低。

  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 不建议对14岁以下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治疗。

  除非儿童有不舒服的胃肠道症状,且这个症状跟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这种情况下才会考虑杀菌。

  3. 老年人

  老年人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耐受性和依从性都降低,如果患有心脑血管、肾脏和其他系统疾病, 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会增加。

  另外,由于年龄大,根除幽门螺杆菌 预防胃癌发生的潜在获益也下降。

  因此,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应由医生进行 风险获益评估,根据患者既往服用药物情况、生理特点、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再进行 个性化选择。

  医生提醒,由于幽门螺杆菌易在家庭内传播, 根除以后若不注意预防,仍有机会再次感染,几率一般在5~10%以下。因此, 应对家庭成员进行共同治疗。

  1.落实分餐制,增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吃辛辣生冷等容易刺激胃黏膜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牙膏牙具要定期更换,饭前便后要洗手。

  4. 食物要经过高温。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所以,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

相关标签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