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香水有毒 常用香水易诱发哮喘

香水有毒 常用香水易诱发哮喘

时间: 2014-10-16 17:12  来源: 保健时报   编辑:

精油、香水、芳香剂,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寻香之旅”,觉得香味可掩盖不良气味,散发好闻而诱惑的气息,令人放松而陶醉。

摘要:

  香水可掩饰体味,可愉悦心情,可彰显品位。然而,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药剂科药剂师吕剑豪却提醒,若使用不当或成分不佳,香水真的“有毒”,甚至可危害生殖健康。

  危害:常用香水易诱发哮喘、皮炎

  精油、香水、芳香剂,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寻香之旅”,觉得香味可掩盖不良气味,散发好闻而诱惑的气息,令人放松而陶醉。

  吕剑豪解析,香味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其具有“控制人体感觉”的效果,可改善低落、心浮气躁等坏心情,甚至可短时抵抗抑郁、忧郁。各种类似的香气,人体感知还原其芬芳来源,甚至可有置身鲜花遍野的大自然之感。

  香水是否真如感觉的“自然”?吕剑豪介绍,价格不菲的大牌香水会清楚地标明源于天然花香成分,讲究品质的香水大多是从纯天然植物中萃取而来,香味纯正,对身体危害小;普通香水则是天然香精与其他化学物合成的芳香剂,其浓烈刺鼻的香气多半是芳香族化合物的功劳,“虽然它们极力模拟天然鲜花的香味,但人工香味分子的浓度远远超过天然花香分泌的浓度”。而人工香味剂越多,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研究证实,常接触芳香类挥发性物质会对人体器官,特别是呼吸道、皮肤及中枢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有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哮喘、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临床上,经常有不少人投诉用过芳香剂后产生荨麻疹、皮炎等副作用。长时间的浓香会强烈刺激嗅觉,甚至导致全身不适,这是因为香水的化学成分从口、鼻、皮肤吸收,经由血液产生作用,使体质敏感者头痛、打喷嚏、流眼泪、头晕、胸闷等。

  而芳香剂对慢性肺病特别是哮喘病人的影响更大。据统计,仅在美国,高达75%(大约900 万病人)的哮喘病例是由香水诱发的,香水就是过敏原。

  香水可引发的痛苦不止于此,一些香水的狂热爱好者,为了让自己周身都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将所有裸露的肌肤都涂上香水,结果起了片片红斑。这是因为香水中的某些成分,如微量的铜、酒精和柠檬等,在阳光照射下,可产生化学反应,分解出有害物质,敏感肌肤受到刺激后发生红肿、刺痛,甚至引发接触性皮炎。

  家长经常喷洒香水的话,还会毒化身边孩子所呼吸的空气,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活动过度,严重的甚至会诱发惊厥、发育迟缓等危害。

  提醒:香味越持久,毒性越大

  吕剑豪介绍,香水由香料或精油与适量的有机溶剂混合而成,因溶解度不同,挥发出来的香味也不同。药剂学界更关注的是,如今的香水为了追求气味持久,大多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DEHP)成分。该类物质实际上是个包含10 多项具体化合物的化学物质类别家族,并不是所有的邻苯二甲酸酯类都被明令禁止。但其中DBP、BBP 以及DEHP 是致癌的,可以说香味越持久,危害越大。

  “DEHP 还对生殖系统有毒性。”吕剑豪指出,邻苯二甲酸酯会让雄性出现女性化倾向,精子活动力变低甚至死亡,这种成分可能含有女性荷尔蒙,是杀死精子的主要原因;哈佛大学也有同样的报道,这个破坏男性精子的杀手,目前已被欧盟建议禁用。

  这种毒性甚至可以通过生育影响下一代。2005 年9 月,美国环境职业医学研究所一项针对环境健康观察的检测报告也指出,孕妇使用过量香水,会使尿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升高,导致男婴阴茎变小或出现隐睾症。

  支招:最好喷洒于衣领、裙摆内侧

  吕剑豪建议,很多人不适宜用香水,比如有过敏性哮喘、皮炎的人,孕妇或处于哺乳期的母亲,比成人更不耐受芳香剂的少年儿童,体质敏感者等。

  香水最好少用,要用时注意购买含天然花香成分较高而化学成分较少的香水。如果香水标明原料中含有天然花香成分,但价格低廉,很有可能不是正品。同时还应注意检查有无商标、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名称及卫生许可证编号。

  正确使用香水,不能涂抹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身体部位上,最好喷洒在衣服上,如衣领、裙摆内侧,或者喷洒在离脉搏比较近的地方,如手腕、耳后、颈侧、膝部、踝部。

  在找到适合自己的香型之余,香水最忌讳混用,同时使用不同品牌、不同味道的香水会让人怀疑你的品位。香水不要洒得太浓,似有似无,让人回味无穷才是最高境界。

  此外,香水亦是化妆品,使用期间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以延缓皮肤的老化。

相关标签
香水
哮喘
胸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据日媒报道,受由今年第18号台风“艾涛”转成的低气压影响,日本茨城县遭到...[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