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减肥不当危害多 轻则生病重则致命

减肥不当危害多 轻则生病重则致命

时间: 2014-09-04 15:18  来源: 羊城晚报   编辑:

虽然减肥是件苦差事,但众多女人还是趋之若鹜,恨不得让身上的脂肪少点,再少一点,在她们看来“瘦才是王道”。但近期许多关于减肥致命的消息却有如晴天霹雳。

摘要:

  虽然减肥是件苦差事,但众多女人还是趋之若鹜,恨不得让身上的脂肪少点,再少一点,在她们看来“瘦才是王道”。但近期许多关于减肥致命的消息却有如晴天霹雳。

  青春期女孩尤其怕“变胖”

  青春期正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臀部发胖、乳房发育等,一部分少女由于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些变化,容易产生恐惧不安和羞涩感,因而强烈希望自己身体变“苗条”,于是会盲目采取各种减肥办法。当然,还有社会审美的导向作怪,总把身材苗条作为女人美的标志。专家指出,节食减肥有时候就像吸毒一样,一开始你是享受身体变瘦的快乐,之后就演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身体机能全面“瘫痪”,让你苦不堪言。

  危害1

  患上神经厌食症

  过度节食,很容易患上“神经厌食症”,这种疾病在年轻女孩子中较为常见。

  通常其诊断标准是:(1)比同年龄与同身高者的标准体重低15%以上,比自己的原来体重减轻25%;(2)追求苗条,有意控制饮食,宁愿挨饿;(3)女性停经达3个月以上;(4)心跳缓慢、呕吐等;(5)无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6)发病年龄为10~30岁。影星、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都追求苗条。在这几类职业中,罹患神经性厌食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群(同龄)的3-4倍。

  危害2

  常常便秘,不得不依赖泻药

  晓晓减肥期间,比猫吃得还要少。因为吃得少,她出现便秘,两三天才大便一次,而且每次排便都很困难。于是晓晓不得不靠吃泻药来解决排便。这泻药一吃就会拉肚子,但不吃又开始便秘,陷入恶性循环,肠道功能开始紊乱。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聂玉强指出,食物过精、过细、过少,使肠道刺激减少,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的便秘,可以通过多吃粗杂粮和蔬菜、水果进行纠正,但不能简单地使用泻药一泻了之,只有少数找不到引起便秘的原因或确需对症治疗的,才需酌情短期应用泻药。要知道,连续使用泻药会导致药物依赖,久用会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使其退化,造成局部结肠松弛,会加重便秘。

  危害3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长期节食的人,因为低血糖而常常会出现恶心、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皮肤开始变得干燥、苍白、弹性差,皮下脂肪薄,变成“皮包骨”。由于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次感冒发烧,营养不良者就挺不过来了。同时,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常有情绪不稳、焦虑、失眠、强迫的症状,有的还会引发继发性抑郁,严重者有自杀想法及行为。

  危害4

  月经减少或闭经,卵巢功能早衰

  晓晓在减肥一年后,月经量越来越少,最后甚至闭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康佳丽说,在妇产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减肥而导致闭经的女孩子。过度减肥节食,导致体内脂肪急剧降低。当脂肪比例过低时,会导致雌激素合成不足,雌激素减少又会引起月经紊乱,并且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容易造成卵巢功能早衰,卵子无法发育成熟,最终出现闭经、第二性征退缩(乳房变小,毛发稀少)。

  专家忠告:

  速效减肥不可取!

  速效减肥,尤其是服用减肥药,很多时候就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药物减肥。药物治疗仅仅适用于因肥胖而令致病危险性增高的人群,对于低危的肥胖患者应首选膳食和运动疗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曾龙驿指出,在临床上使用的减肥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食欲达到减重效果。这类药物如西布曲明,由于全身副作用明显,现在已极少用于肥胖症患者;

  第二类是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通过抑制食物的吸收达到能量负平衡的目的,如奥利司他,这类药对肠道的副作用较为突出。

  曾龙驿强调,减肥的人还要警惕一些成分不明的减肥产品违法添加超标的西布曲明,盐酸西布曲明每日摄入超过10毫克会对人体带来很大危害,影响神经系统,严重的会出现急性精神障碍。

  速效减肥不可取!如果要减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每周减低体重1斤,并且设定一个减肥的目标,以保证不损害健康。

相关标签
减肥不当危害多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据日媒报道,受由今年第18号台风“艾涛”转成的低气压影响,日本茨城县遭到...[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