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经历无数次考试的我们,也许早就习惯了干什么事儿都有个“及格线”、“优秀线”,这两天,国家卫计委下发了“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
据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从小到大经历无数次考试的我们,也许早就习惯了干什么事儿都有个“及格线”、“优秀线”,这两天,国家卫计委下发了“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里头有条“线”引发了激烈争论。这条线,是住院患者死亡率。
这份征求意见稿,在医院“服务质量”一节准备这样规定: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于百分之0.8,住院手术死亡率不高于千分之1.4;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高于千分之4;住院手术死亡率不高于千分之0.28。有网友担忧:医院为了控制死亡率,会不会拒收危重症病人?
即便是在医生之间,这条划下住院患者死亡率的规定也无法获得一致意见。在微博上为大家熟知的医生“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评价这条规定为“出发点好,管理水平低”。
于莺:出发点肯定是希望各个医院、各个医生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比如说改善自己的流程、提高自己的手术水平等等,包括救治重病患者的一些医疗水平等等,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但问题是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口号、一个标准就能立马提高的,在不能完全马上比如说改良我们的医疗流程等等,你就直接把这个规定来定下来的话,那以后我们医院危重症都不收了,手术病人就做些简单的手术,复杂手术我们就不要了,各地医院推诿病人的现象还是会有,比如说这个病人风险很高,那我们医院做不了,你就去推吧,推来推去最后推到了协和,就是这样。
于莺的忧虑也是此刻网上铺天盖地反对意见的缩影。尽管制定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本来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二级、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推进分级诊疗,但舆论炮火无一例外地对准了“死亡率”。对此,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赵明刚向国内之声回应称,标准中显示的住院患者和住院手术患者死亡率数据,只是对二、三级医院基线调查获得的客观情况、行业平均水平的实际表述,并非要求达到的目标,不会导致医院为此拒收重病人。
赵明刚:这是一个引导性的指标,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指标,这个指标只是告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我们的执业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确保质量和安全,让我们的服务取得更好的疗效,而不是说如果哪个医院、哪个医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达不到这个指标,我们就要如何去处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这是一个引导性的指标,它不是强制性的。
但业内人士也坦承,无论死亡率的划定初衷是什么,对医务人员都会形成有意无意的考核。国内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与其定下笼统的“死亡率”,不如参照国外模式,将指标细化。
庄一强:其实在国外也有这种做法,他这是按照同等疾病来分,比如说严重的疾病,就是苹果跟苹果来比较、梨子跟梨子来比较,这样就比较科学一些,而不是笼统的。第二个就是说医院自愿地来报,没有设定门槛,只是一个横向比较,一个纵向比较,找出哪些医院是做得比较好、哪些医院做得比较不好,而不是一个一定值来做一个门槛。
“死亡率”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覆盖国内700多家医院的国内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线调查,医院基本设置、运行绩效、疾病/手术覆盖、临床科室服务能力、医技科室服务能力都是调查涵盖的内容。对于其中一部分医院,达标、超标不是难事,另一些医疗机构则亟盼数据斟酌。在对指标的一片诟病声中,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的关注点在于数据的更新。
王绍礼:这个指标没问题,但是在这个指标应用的时候怎么能够更科学更规范地去使用,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比方说,这个指标到底应该定在多少合适,这个数是怎么出来的,这很关键。并且每年要做动态的调整,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赵明刚也反复强调,这一标准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根据业界和社会的反馈意见,卫计委将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
赵明刚:这个标准是一个征求意见稿,我看到有很多同志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大家的担心我们理解,我们一定从科学态度,严谨地提出符合方向、符合实际的标准。
不能否认,这个社会需要规则,也需要紧箍咒,但在现实中很多原本是指导性的原则,到了地方却被“数字化”变成了硬性考核的指标,并被教条的执行。我们真的不希望出现为了一条“及格线”而出现敢于触碰“生命红线”的个案。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