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住东平的谢伯来说,6月28日是极其痛苦的一天。早茶归来,他觉得胸口一阵疼痛,像针扎一样,他拿毛巾热敷了一阵子,然后躺下休息。
除了在病魔爪下抢救病人,医生们不时还会面对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压力。近日,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三院”)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使用吗啡止痛遭到了患者与家属的强烈质疑。所幸成功抢救,患者坦承了自己医学知识不足,也向医生表示感谢。
●南方日报记者 刘强 通讯员 刘菁
突发心梗剧痛难忍
对家住东平的谢伯来说,6月28日是极其痛苦的一天。早茶归来,他觉得胸口一阵疼痛,像针扎一样,他拿毛巾热敷了一阵子,然后躺下休息。
不料,下午谢伯的胸口开始剧痛。“就像把辣椒粉撒在心头上一样,浑身上下大汗淋漓,完全受不了这样的煎熬。”
此时,家中只有谢伯一人,他选择了先给家人打电话。妻儿回来,看到他痛苦的情形,才拨打了120。这时,距谢伯剧痛发作已有3个多小时。
亲属质疑吗啡使用
救护车很快赶到,并当即为谢伯照了心电图。根据心电图结果,医生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十分危急。
由于长时间被剧痛折磨,谢伯此时浑身汗浸,已经像个水人。根据常规,医生决定为其注射吗啡止痛,没想到却遭到患者和亲属的拒绝。
“吗啡不是违禁物吗?我不要打!”患者说。
然而,看到患者剧痛难耐,医生依然决定为其注射了吗啡,并送上急救车赶回医院。
在回医院的路上,谢伯出现心跳骤停,将亲属吓了一跳。“都是你们一定要打吗啡!如果我老爸不行了,我就找你们!”谢伯的孩子激动地说。
“心跳骤停是心梗的常见后果,跟吗啡无关。”医生简单交代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谢伯的抢救中。通过七八次的电击和一路的心脏按压,终于为谢伯保持了基本的血液循环,顺利送到医院。
患者反思医学知识不足
“一路的抢救,好不容易争得了手术时间,一定要抓紧手术。”三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钟思干回忆,直到入院,与患者亲属交流病情时,亲属依然说:“我不跟你谈,吗啡是你们打的,有意外就找你们!”
这种氛围无疑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医生果断进行了手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施救,谢伯转危为安。
“感谢医生救了我。”谢伯真诚地说,他以前从未出现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否则也就不至于对施救过程一无所知,更不至于上午出现痛感晚上才联系急救。所幸有医生的全力施救,他才能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
医生呼吁应信任专业一方
抢救成功是患者态度转变的一个关键。但如果患者不幸没有抢救过来,亲属是否会继续不依不饶呢?
钟思干介绍,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涉及到生死的问题,每每有患者提出争议,表现得非常强势,医生在决策时总是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为此,整个科室的人都练成了很强的“抗压能力”。
“其实,质疑或者争议是正常的;但希望患者能够主动交流,理解医生在抢救过程中做出的决定,而不是自己看一点书或者打听一点消息就抓住不放。毕竟,医生在诊疗决策中才是专业的一方,希望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钟思干举例说,该科室中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后医生建议换药,但他们拒不换药,认为惯用药效果好,就会导致并发症越来越严重。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