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优秀发布 > 人均预期寿命增三岁 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均预期寿命增三岁 究竟意味着什么

时间: 2016-10-27 11:4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娜娜

《“健康国内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印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到2030年国内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比目前的水平增3岁。

摘要:

  《“健康国内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印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到2030年国内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比目前的水平增3岁。这标志着“人均预期寿命”这一人口健康核心指标上升为健康国内核心目标,成为评价国家治理绩效的关键指标。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国内将达到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4年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为71.5岁,其中发展国内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9.8岁,上中等收入国家为73.8岁,美国为78.9岁,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81岁。

  过去1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上升至2015年的76.34岁,累计增长5岁,从“71后”跃迁至“76后”,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和发展国内家平均水平,而且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前列。

  未来15年,健康国内的核心目标就是缩小人均预期寿命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为此,《纲要》提出“两步走”的步骤:第一步,到2020年,国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我们简称“77后”;第二步,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至79岁,我们简称“79后”,那时将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健康指标接近。

  人们不禁会问:国内是否能顺利实现上述健康核心目标?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2015年,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1.95岁,天津达到了81.1岁,上海达到了82.8岁,在国内率先进入“80后”。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820年的39岁到2015年的78.9岁用了195年的时间,而京津沪只用了1/3左右的时间就达到并超过了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随着国内各地不断落实《纲要》,还会有更多地区相继进入“77后”、“79后”、“80后”。

  《纲要》不仅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这一核心指标,还提出了其他关键性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到2030年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0‰,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2.0/10万。达到这些指标,就意味着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与国内从上中等收入水平进入高收入水平是高度一致的,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如何实现2030年全民健康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坚持国内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为此,就要把促进健康国内政策融入现代化“全局”,包括健康服务政策、健康保障政策、健康环境政策、发展环境产业政策、普及健康和健身生活知识教育政策等。

  具体而言,应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大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符合人的生命全周期、城乡人口全覆盖、人民健康保障全方位的大健康战略服务体系。

  二是充分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各类主体积极性,即政府主导建设“健康国内”、市场积极发展“健康产业”、社会倡导建设“健康社区”、人民共同建设“健康之家”,各主体扮演不同角色,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三是大力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利用好生物医学科技、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为全民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总之,健康国内的本质,就是以十几亿国内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一句话,就是从“76后”进入到“79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