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优秀发布 > 惊!我国平均每天1370名老人走失

惊!我国平均每天1370名老人走失

时间: 2016-10-10 16:42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娜娜

10月9日,国内老龄办发布《第四次国内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包括了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情况及老龄产业市场等情况的最新抽样调查

摘要:

  10月9日,国内老龄办发布《第四次国内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包括了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情况及老龄产业市场等情况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

  报告显示,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

  此外,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国内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国内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焦点1

  近2成老人失能半失能

  报告提到,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在预防保健、医疗保障等方面都有进步。报告显示,2000年,覆盖城乡老年人的体检刚刚起步,而到2015年,有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此外,2015年城乡享有医保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了98.9%和98.6%。

  不过,报告也显示,虽然我国老年人健康的整体状况在改善,但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2015年,国内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8.3%,总数约为4063万人。

  除了这部分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即使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3.2%。

  一些地区为了让老年人更能适应他们的居住环境,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告诉新京报记者,围绕老年人“住”的问题,2016年北京市的政府部门计划为5000户有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卫生间等生活场所进行通行、助浴、如厕等“适老化”改造。

  焦点2

  农村空巢老人已超50%

  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除了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种花草、养宠物、参加棋牌活动外,上网也成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5%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在城镇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为9.1%。同时,旅游日益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13.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计划外出旅游。

  但是,调查也显示出我国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还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严重,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1.3%,其中农村为51.7%。

  2015年7月4日下午,丰台区海户西里北社区,86岁的崔老太被发现死在家中,遗体已经腐烂。社区居委会介绍,老太早年离异,子女也不在身边,独自居住多年。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北京户籍老年人口279.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2%,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一半。

  焦点3

  人口流出地老人走失多发

  《国内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广西、四川和甘肃等8个省份,随机抽取17个救助站1661位走失老人数据以及21个地方报警的报道数据,并对部分老人进行了深入的电话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国内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哪些地方老年人容易走失?报告显示,走失老人居住地多为农村或中小城市。调查数据显示,国内走失老人的重灾区同时也是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区,走失的多数为农村留守老人。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仍有26%出现再次走失的情况,其中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被调查老人的6%。他介绍,在老人走失的原因方面,最多的是迷路(占35%),其次是患有精神疾病(占18%),再次是因失智(占17%)。报告数据显示,约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失智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部人口信息系统、国内救助寻亲网等平台已共同搭建起老人走失救助信息系统。其中,救助寻亲网实现了国内救助站全覆盖,从而提高寻人效率。

相关标签
老人走失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寨卡快速检测产品获美国紧急使用授权
寨卡快速检测产品获美国紧急使用授权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 Vela Diagnostics( 简称Vela)...[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