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权威发布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配餐”变群众“点菜”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配餐”变群众“点菜”

时间: 2013-08-06 09:43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安娜告诉记者,许多地区的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政府职能并没有真正地转移到社会组织,尤其是涉及利害关系的关键职能。

摘要:

  公共服务是国家为人们服务的重要保障,它致力于快速发展城乡公共设施,其中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给全民参与提供了平台。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专家认为,这一部署是中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让社会参与的战略推力。

  三年前,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园区连续出现多名年轻员工坠楼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为帮助新生代务工人员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深圳先后有425名一线社工和社工督导进驻富士康集团,对新入职半年以内的员工进行问卷普查,前后共访谈3万多名员工,处理500多个疑难个案。深圳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处长骆冰说,这是我国社会工作者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参与公共危机的救援行动,入选当年中国社工年会的十大年度社工事件。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意识到,类似这样的社会需求并非传统的政府服务方式所能提供。为此,深圳市民政局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提供了117.2万元的资助。据这一中心创办人徐景安介绍,中心开通免费咨询热线88851085(谐音“帮帮帮我一定帮我”)后4年内,共接来电16062个、接待面询1201人次,成功避免高危机事件27起,其中企图自杀案12起、报复家人案9起、报复社会案6起。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其中既有广东、辽宁等省级层面的探索,也有杭州、成都等城市层面的实践,内容涵盖了医疗卫生、教育、社区、培训、就业、计划生育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

  目前,广东省购买社会公共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深圳、东莞等地由政府出资向社工机构购买社工岗位,并将社工派驻到社区、学校、医院等平台,为某一特定群体提供服务。另一种形式是使用单位向社工机构购买单项社工服务,如就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残障康复等项目,以合同管理的方式交由社工机构实施。

  为何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反倒让社会组织来担当服务提供方?广东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和“全能政府”,只要政府能管的事情,不管管得好不好都要管起来。

  在刘润华眼中,“政企分开”的改革就是政府的第一次“瘦身”,是将政府从微观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切割出来,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则是政府的第二次“瘦身”,将政府不应承担的社会事务切割出来,进一步理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才能构建新型的社会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

  然而,在地方政府加快推进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中,仍存在一些“急于求成”的心态或是“有名无实”的做法,暴露的问题值得反思。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安娜告诉记者,许多地区的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政府职能并没有真正地转移到社会组织,尤其是涉及利害关系的关键职能。

  例如,协会无权对企业的一些重要资质进行认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没有权限审查服务对象的资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对政府有利的事情不想很快交出去、对政府不利的事情想很快交出去”。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目前的政府购买服务还处于政府“下单”、社会“配餐”,但未来的趋势是把“配餐”变为群众“点菜”。

  “因为目前政府购买服务还未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评估社会服务的质量,结果不少社会组织跟着政府‘指挥棒’转。其实,服务对象能不能得到优质的服务,才应该是评价政府购买服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刚说:“现在不少社会组织是在完成政府规定的指标,比如做了几个项目、访谈了多少人,这是形式主义,是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的异化。”

  链接:

  社会服务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群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而对于群众来讲,健康具有重要的本体性价值,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主要指标。从社会角度讲,健康构成一个社会人口素质的基础。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未来经济发展,社会拥有了健康就是拥有了“财富”。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