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优秀发布 > 专家称“捐精证”不属实

专家称“捐精证”不属实

时间: 2012-10-07 14:4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在第十届广州性文化节举办“捐精,你想知道的事儿”现场专家论坛上。

摘要:
    在第十届广州性文化节举办“捐精,你想知道的事儿”现场专家论坛上,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科研所男性研究室主任、人类**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广东省计生科研所所长唐运革,广东省**主任唐立新,广东省计生科研所副所长郑立新等专家一一回应捐精相关热点。
    捐精成为近期国内新闻热点,网上更是出现了所谓的自助捐精,形成“直接法”捐精生孩子。一名陈果(化名)的自助捐精人网晒在广东省人类**捐精经历、“捐精证”,自称获得了更高的自助捐精价格。
    对此,陈振文严斥,自助捐精实为“借种”,只是从过去**经营发展至网上交易而已,“动机有问题,健康无保证,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理应杜绝。他表示,这种行为可能引发性病、传染病、新生儿缺陷的失控。
    唐运革介绍,捐精与献血有异有同,但捐精对特需进行体格、血液、遗传病、精液等检查,合格者才可捐精,并且是匿名管理的,“本人才知道合格与否,但从未出具或发布合格与否的检验单”,“捐精证”、“合格证明”都无从说起。
      1992年,荷兰一名作家率先披露,经过50年精液参数研究,男子精液质量下降趋势明显,50年间下降一半;近年来,国内又有科学研究说,国内男子的精液质量以年均2%的速度下降,“再过50年可能国内男子无精绝种”的说法引起恐慌。
    陈振文认为,男子精液质量确实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等于50年质量下降一半的结论就成立了,“人群差异,不具可比性”。
    唐立新以实际调查数据说话2000年,对于广东省内5县市2万对新婚夫妇抽样调查,发现1年内同居不避孕而未能怀孕人群为14.7%,2010年,全省计生委又在省内13个县市抽查2万对新婚夫妇,这一比率约为13%。“接近15%的1年不育比率,看起来较为严峻”。实际上,婚后1个月内怀孕的几率是最高的,广东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是一致的,无特别之处。
    “85%的男人是‘行的’”,唐立新请女人对男人有信心。他说,一般85%男人让配偶在1年内怀孕,第2年怀孕的约10%~15%,只有5%确实可能是不育的。“15%里一半责任是女人要背的;其余一半里只有30%是男的真不行,20%是男女都有问题”。
    陈振文分析,“真实情况没传说的那么邪乎,国内男人也不会绝种”。
    美国一名男人捐精,他有156个后代;丹麦一名捐精者将他的致癌基因传给了授精出生后代;武汉博士“捐精死”……还有不少人担心现代人员流动频繁,捐精会否出现同父近亲结婚。这些,都被认为捐精风险。
    对此,陈振文指出,国内特需授精都是非常规范的,一份精液只有供给5名不孕妇女使用,“5个后代近亲结婚的几率无限接近0”。
    “国际上三分之一国家采用1比5的特需比例,多数是5~10个。”陈振文认为,国内人口基数大,论理可多供几个,不过他认为,国内国情特殊,接受捐精者绝大部分不肯接受成功后的追访,电话甚至住址都改了,客观上妨碍了提高特需比例。
    一度在网上热议的单身女性、女彩虹恋者可否通过捐精受孕,陈振文表示,东北某省人大曾通过相关条例,并以“妇女有生育权利”作辩,不过,国家最终认为,这一做法相当于剥夺了被捐精出生孩子拥有父亲的权利,而且违背了“结婚才能生育”这一社会伦理,因此国内人大否决了这一地方法规。
  
相关标签
专家称
捐精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