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推行相对于概念的火热可谓冰火两重天。按照新医改的方向,应该是将医疗资源全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医疗结构倾斜。
据我国颁布医改政策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这四年时间,群众看病到底有了什么变化?医疗环境等做出了哪些调整?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医改四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个结论看上去确实很让人灰心,然而事实上,医改涉及的问题其实不仅是“看病难看病贵”这么简单。若客观地看待医改,应该对基础医疗和大病医疗做出区分,在2009年的医改中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提法在当时受到公众的一致推崇,直到如今“公共产品”依旧是一个很热的词汇。
可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推行相对于概念的火热可谓冰火两重天。按照新医改的方向,应该是将医疗资源全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农村医疗结构倾斜。如果这种安排能够切实推行,社区性的医疗服务站应该能够解决居民的大部分医疗卫生需求,自然免去了去大医院排队。而在事实上,基层医疗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大部分百姓并不买账,依旧愿意去大医院排队。这固然有转变观念需要一定时间的因素,但更根源的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的转变,优质医疗资源依旧集中在大医院的手中。这种结构型的失衡不转变,再来多少轮类似的改革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其实,2009年新医改的思路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执行上缺少决心,既然要将基础医疗当作公共产品,就应该用切实的医疗投入做以保障,对于那些“三甲”之类的医院,则减少投入。
同时,对除了基础医疗机构的医生也该打破事业编制,有医德、有水平、经得住市场检验的就赚大钱,防止在编制下出现“逆淘汰”。用竞争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用财政投入保证医疗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在改革的深水区中,尤其需要大决心,新医改的再次破冰迫在眉睫。
据日前,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医改工作实施之后的变化大问底,结果竟显示,有逾九成的受访者称“看病更贵了”,这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声。其实我国医改工作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只是刚刚开始,虽然现在取得的成就不算太明显,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医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