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同市机关第一门诊部、大同市机关第二门诊部、大同市商业职工医院等29家医疗机构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大同市基建医院改制为大同康复医院,切实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通过重新布局全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在整合中进一步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摸索谋划公立医院改革的新方法。
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同市以规划布局先行,着力医疗资源整合,通过合并、撤销、转型、改制、建设等形式,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重新布局。目前,该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更趋于合理、清晰,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该市在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政府投入,统筹安排。该市把医疗卫生纳入重点民生工程,2009年以来,共投入近35亿元,迁建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同市中医医院、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大同市卫生学校、大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同市中心血站,并且陆续投入使用,促进了全市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资源互补,合并发展。以建设特色专科为重点,整合资源,着力建设品牌特色医院。将大同市肿瘤医院并入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打造以肿瘤防治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大同市社会精神病医院并入大同市第六人医院,打造以精神卫生防治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大同市煤炭职工医院、大同市中医研究所、大同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并入大同市中医医院。
三是整合撤销,规范引导。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安排部署,截止目前,该市共核减闲置床位3530张,涉及全市各级医疗机构525家,核减后,该市千人口床位数由原来的4.87张降为现在的3.79张,为床位短缺地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以及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专科医疗机构发展预留了空间,规范引导了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同时,撤销了大同市第二轻工业局职工医院。
四是科学定位,转型发展。将大同市机关第一门诊部、大同市机关第二门诊部、大同市商业职工医院等29家医疗机构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大同市基建医院改制为大同康复医院,切实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是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医疗纵向联合体。预算投资15亿,着力打造大同市第五医院御东新院成为大同市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覆盖晋北地区。 2011年5月,大同市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2012年市政府与山西省中医院签定协议,由省中医院整体托管市中医院,构建中医药纵向联合体。
近日,同煤集团肿瘤医院又和山西省肿瘤医院签署了建立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城市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更合理、更高效利用。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